《Exposition of the Christian Faith》
[古罗马] 安波罗修 著
杨凌峰 译 罗宇芳 校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0-9
…
·正文约3500字
·编录:杨原平
…
圣安波罗修以“温柔”这一美德为核心,对诺瓦替安派的严厉立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诺瓦替安派认为,那些在罗马皇帝德西乌斯迫害期间因恐惧而否认信仰的基督徒(即“叛教者”)不应该被教会重新接纳,即便他们已经悔改。圣安波罗修则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基督教的核心精神。论证核心是: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延伸,应当效法基督的温柔与怜悯,接纳和医治所有悔改的罪人。诺瓦替安派的严厉与自高,不仅违背了圣经的教导,也否定了基督救赎的普世性,因此他们的信仰是错误的。
p429
圣安波罗修赞美温柔,指出教会的治理者是何等需要这一恩赐,借基督的温柔将其推荐给他们。诺瓦替安派(Novatian)既在这点上失落,他们就不能被认为是基督的门徒。他们的自高与严厉遭到痛斥。
1.如果美德的最高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别人,温柔是所有美德中最可爱的。它甚至不伤害它所责备的人,常使它所责备的人配得赦免。而且这是令主用他自己宝血重价寻来的教会得以增长的唯一美德,它效法天上的慈爱,要救赎所有人,以柔和来达成这个目标,这柔和人们的耳朵可以接受,他们的心不会消沉,他们的灵魂也不会战兢。
2.因为努力弥补人软弱所带来错误的人应该将这软弱扛在他自己的肩头,他自己担当,而不是丢弃它。因为我们看到福音书中的牧人扛起倦乏的羊,并没有丢弃它。所罗门说: “不要行义过分。”①限制可以诱发义行。因为他若认为他是他医生轻视的对象,而不是怜悯的对象,又怎么会把你所藐视的他自己交托给你来医治呢?
p430
3.所以主耶稣怜悯我们以召我们归向他自己,而不是把我们吓跑。他温柔谦卑地来临,如是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②主耶稣就如此使人得安息,不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丢弃他们,而是合理地选择了这样的门徒,使其成为主旨意的诠释者,召聚而非驱散神的百姓。从而很清楚,那些认为应该遵从严厉自高而不是温柔慈爱意见的人不算在基督的门徒之列,这些人自己寻求神的怜悯,却不将其给别人,比如称自己纯净的诺瓦替安派教师们。
4.还有什么比这更显自高的,既然圣经说:“谁也不能从罪中免除,甚至连只有一天之大的婴儿也不能”③,大卫也呼求:“洁除我的罪。”④他们比大卫还圣洁吗?基督应许借道成肉身的奥秘自大卫家而生,大卫的后裔是接受借童女之腹而出的世人救主的属天大厅。让人承受连苦修都卸不掉的罪,通过断绝赦免而带走赎罪与悔改之动力,还有什么比这更严厉的呢?除非希望得到怜悯,没有人能够出于好的目的而悔改。
——
① 《传道书》17:16。
② 《马太福音》11:28。
③《约伯记》14:4,不严格的引用。——译者注
④ 《诗篇》51:2。
诺瓦替安派宣称他们对叛教的只有拒绝来往,这既不合乎圣经的教导,也不符合他们自己的教训。与他们作为借口宣告尊重神的主权相反,他们实际在藐视它,因为不使用被托付给一个人的全部能力是轻视的记号。但是教会正确地宣称拥有捆绑与释放的权柄,异端却没有,因为教会从圣灵取得权柄,而他们却自以为是地对抗他。
p431
5.但是他们说那些陷入否认信仰境地的人不应该恢复跟他们的交往。如果他们将亵渎之罪列为唯一不得赦免的罪,他们行事真是严厉得过分了,看起来只和神所说的话相悖,而与他们自己的宣称一致。因为当主赦免所有罪的时候,他没有去掉任何一样不赦免的。但是既然他们好像照斯多葛派的习惯而行,认为所有的罪程度都相同,如他们所说,宣称偷了一只寻常家禽的不比掐死父亲的少犯多少罪,也应该永远从神的奥秘中被剔除。既然连他们自己都不能否认将一个人的惩罚延伸到许多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他们怎么能选择那些对某一特定的过犯有罪疚的人呢?
6.他们肯定他们向神大发热心,他们认为只有神才有赦罪的权柄。但是事实上没有比像他们选择删减他的诫命,拒绝托付给他们的职分那样更伤害神的了。因为正如主耶稣自己在福音书中说:“你们受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⑤谁才是最荣耀他的,是遵守他命令的还是拒绝它的呢?
7.教会借着留下与赦免罪在任一方面都持守顺服,异端在一方面残忍而在另一方面不顺服,希望捆绑它不愿释放的,不愿意释放它已经捆绑的,由此因自己的宣判定了自己的罪。因为主愿意叫捆绑的和释放的权柄相同,他以相类似的条件允准二者。所以没有释放权柄的也没有捆绑的权柄。因为根据主的话,有权柄捆绑的也有权柄释放,他们的教导就毁灭了自己,因为他们既否认他们有释放的权柄,也应该否认有捆绑的权柄。因为怎么可能一个被允许而另一个不被允许呢?清楚显明的是,在权柄被赐给了谁的情况下,要么两者都被允许,要么两者都被否央。每一个都允许给了教会,没有一个给了异端,因为这个权柄只托付给祭司。所以教会拥有它是正确的,因其中有真祭司;而异端没有神的祭司,不能拥有。异端因不宣称有这权柄便判了自己的罪,不拥有祭司的不能宣告有祭司权柄。因此他们无耻的顽梗令我们羞于认同。
p432
8.再考虑这点,接受圣灵的也接受了赦免与留下罪的权柄。因经上如此说:“你们受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因此没有接受赦罪权柄的就没有接受圣灵。祭司的职分是圣灵的恩赐,他的权柄特别是赦免与留下罪。这样他们既不信任他的能力与权柄怎能宣称拥有他的恩赐呢?
9.对他们过分的傲慢有什么可说的呢?因为尽管神的灵倾向于怜悯过于严惩,他们的意愿与他所愿的对立,他们行他所不愿的。不同于审判官的职分是惩罚,怜悯者的职分是赦免。诺瓦替安,你若赦免过于捆绑便更能让人容忍。在一种情况下你好像一个很少犯规的人掌握权力,在另一种情况下你好像一个同感罪之悲惨状况的人来赦免。
——
⑤《约翰福音》20:22、23。
对诺瓦替安派辩称他们只拒绝赦免大罪,圣安波罗修回答这也冒犯神,神赐下权柄赦免一切的罪,但当然,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罪,之后必须有更严肃的忏悔。他也类似地指出罪的严重程度不同对神的冒犯不同,他道成肉身中的怜悯被诺瓦替安派忽视了。
10.但他们说除了更重的罪,他们赦免较轻的罪。这不是你父的教导,诺瓦替安,他认为没有人应被允许忏悔,因为他不会捆绑他不能释放的,免得他借捆绑激发了他想要释放的盼望。因此你父被你自己的宣判定罪,你区分了罪,认为一些你可能释放,而另一些无法弥补。但是神不做这样的区分,他对所有人应许他的怜悯,无一例外地赐下释放的祭司权柄。但是恶贯满盈的也必须加增他的悔过。因为更大的罪为更大的哀痛所洗净。所以既然基督的怜悯教导我们更大的罪必须借更大的努力变为善,那诺瓦替安将所有的人都排除在赦免之外,他就没有道理;你模仿他又同时定他的罪,也没有道理,因为你在悔改热情应该增加的地方削弱了它。
p433
11.你自己宣称什么能被赦免,什么——如你所言——为神保留不能被赦免,这是多么乖僻的话!这就是将需怜悯的情况都留给自己,而将需严惩的都留给了神。又怎么说: “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如经上所记: ‘你责备人的时候,显为公义,被人议论的时候,可以得胜。’”⑥这样为了使我们可以认识有怜悯的神宁可赦免也不严罚,经上说: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⑦这样既然他说他不愿罪人死,而要他回头,你这拒绝怜悯的人,你的献祭又怎能为神所接受呢?
12.使徒在解释这个真理时说:“神就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身上。”⑧他没有说“取了肉身的形状”,因为基督为自己所取的实体不是肉身的形状,他也没说取了罪的形状,因为他不犯罪,而是为我们成了罪。然而他“成为罪身的形状”而来,就是取了罪身的形状,是形状,因为经上记着: “他是个人,谁认识他呢?”⑨他照其人性是肉身中的人,使他可以被认出,但是因权能他超乎人,无法认出,所以他有我们的肉身,但没有这肉身的败坏。
13.因为他不像每个人那样由男女交合而生,而是生于圣灵与童女。他接受了无瑕疵的身体,不仅没有罪的污染,而且也没有在生产或怀孕中为任何污秽的混合物玷污。因为我们人都生在罪下,我们的源头是恶,如我们读到大卫的话:“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⑩所以保罗的肉身是要死的身体,如他自己所说:“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⑪但是基督的肉身定了罪的罪,这罪他出生的时候并无感受,这罪被他的死钉在十字架上,使在我们的肉身可以有借着恩典而来的义,那肉身之前曾被罪疚污染。
p434
14.使徒说:“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是称他们为义的神吗?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⑫诺瓦替安是在指控那些基督为之代求的。那些人基督已赎回,诺瓦替安却定他们死罪。对那些人基督说: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⑬诺瓦替安说: “我不柔和。”关于那些人耶稣说: “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⑭诺瓦替安加了一副重担,一副难以忍受的轭。
——
⑥ 《罗马书》3:4。
⑦ 《何西阿书》6:6。
⑧ 《罗马书》8:3、4。
⑨ 七十士译本《耶利米书》17: 9。
⑩ 《诗篇》51: 5。
⑪ 《罗马书》7:24。
⑫ 《罗马书》8:31—34。
⑬ 《马太福音》11:29。
⑭ 《马太福音》11:29、30。
——
拉丁教父,米兰主教,公元四世纪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被称为拉丁教会最初的四大博士之一。安波罗修在对抗阿里乌异端、维护教会的独立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是奥古斯丁的老师。著述有《论基督教信仰》、《论教士的职分》、《论圣灵》、《论奥秘》等。
中译本导言 1
论圣灵 献给皇帝格拉提安 1
论相信复活 139
论基督教信仰 185
论奥秘 407
论悔改 4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