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bglzx

【书摘】麦格拉斯《基督教神学导论》 “论圣礼”16.1圣礼神学的早期发展16.2圣礼的定义

1.webp

《基督教神学导论》

[英] 阿利斯特·麦格拉斯 著

赵城艺 石衡潭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7-07。

·正文约4300字

·编录:杨原平

提要

圣维克托:并不是神圣之事的每一个记号都能被恰当地称为圣礼(因为《圣经》中的字,或雕像和图画,都是“神圣之事的记号”,却不能因此被称为圣礼)。

路德关于圣礼:只将上帝有记号的应许称为圣礼似乎是正确的。其余没有记号的只是应许。因此,严格来讲,上帝的教会只有两项圣礼——洗礼和圣餐。因为只有在这两项圣礼中,我们才看到上帝设立的记号和救罪的应许。

第三部 基督教神学

第十六章 论圣礼

p445

在前一章中,我们思考了与基督教会的身份相关的问题。现在,我们要探讨一系列相关问题,即圣礼的问题。就如教会教义一样,对于所有读完神学想要牧会的人,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但是,任何一位从更学术的角度研究神学的人,也会对这些问题非常感兴趣。

我们很快便会看到,“圣礼”一词其实很难定义,因为基督教会中就圣礼的本质和数量爆发过争辩。一般来说,圣礼可以被视为外在的仪式或记号,以某种方式将恩典传给信徒,并坚固他们的信仰。在多纳图争辩中,就与圣礼的功效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便有过激烈辩论,但是,教会内就圣礼的特性和功能最持久的争辩爆发于16世纪。因此,当讨论圣礼神学时,会经常提到这一时期的争辩。

在基督教历史中,关于圣礼的主要争辩涉及以下四个问题:

  1. 圣礼是什么?

  2. 圣礼有几个?

3.基督教用不同的名字称呼一个圣礼,如“弥撒” “圣餐” “感恩礼” “主餐”和“掰饼”,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名称?

  1. “基督在圣餐中同在”是什么意思?

第三个问题无法回答!事实上,需要指出, “弥撒”是天主教的用法,“主餐”是新教的用法。为了方便起见,本书将使用“圣餐”。如果读者反对这种用法,或认为这可能引起争论,完全可以随意用更喜欢的词代替,只要代替得没错。这里无意规定“圣餐”一词就是正确的、标准的。

16.1圣礼神学的早期发展

《新约》没有特别使用“圣礼”一词。事实上,我们发现,希腊词mysterion(它自然被译为英文mystery [奥秘])用来指上帝一般的拯救工作。这个希腊词从未用来指现在所谓的圣礼(如洗礼)。但是,根据我们所知的初期教会历史,上帝在基督里拯救工作的“奥秘”显然很早便与洗礼和圣餐这两个“圣礼”联系在一起。

p446

圣礼神学可能于公元3世纪和公元4世纪在罗马帝国的北非有了最重要的进展,这可以从德尔图良、迦太基的奚普里安和希波的奥古斯丁的著作中看出。为什么这些进展偏偏发生在教会的这个地区?这是非常有趣的问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个地区的教会处境特别艰难,包括受到迫害。(一定不要忘记,奚普里安于公元258年被罗马当局杀害而殉道。)因此,北非教会的特点是,在面对这些艰难环境时非常团结。结果,非洲教会特别强调信徒的团结,以及保持、巩固这种团结感的途径。我们将会看到,圣礼便是这种团结策略至关重要的一环。

德尔图良对圣礼神学发展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用拉丁词sacramentum (圣礼)翻译希腊词mysterion (奥秘)。他很可能已经从当时《新约》的拉丁文译本中熟悉这种翻译。但是,我们之前讲过,德尔图良的著名之处在于,他可以发明新的拉丁词,来翻译希腊文的神学术语,这种译法完全可能是他自己的创见。

2.将“圣礼”一词用作复数。《新约》所说的“奥秘”是单数的。我们刚刚讲过,德尔图良将“奥秘”译成“圣礼”,用它指这种奥秘;但是,他也用它的复数指各种与这种奥秘有关的圣礼。因此,德尔图良用拉丁词sacramentum指两个不同却明显相关的意义:第一个指上帝拯救的奥秘;第二个指与在教会生活中回忆与分配上帝的拯救有关的象征或仪式。

3.比较圣礼与军人誓言的相似之处,发掘其中的神学意义。德尔图良指出,在正常的拉丁文用法中, sacramentum一词指”神圣的誓言” ,即要求罗马士兵拥护与效忠的誓言。德尔图良用这种对比说明,圣礼对基督徒在教会中的委身和忠诚非常重要——这个问题在教会受迫害时特别重要,忠诚在教会中至关重要。我们稍后会看到,这个主题也可以在瑞士改教家胡尔德里希·茨温利的圣礼神学中看到。对于茨温利来说,圣礼强调信仰团契的整体团结,以及信徒对上帝和教会的庄严责任。

在多纳图争辩中,希波的奥古斯丁将圣礼神学进一步阐发。他所反思的一个核心主题是,记号与所表示之物的关系。对于奥古斯丁来说,世界包含许多记号,都指向不同的实体;例如,烟是火的记号,字是它所指之物的记号。但是,也有“神圣记号”,它跨越上帝与我们之间的鸿沟,因为它们成为通往灵性实体的物质途径或大门。奥古斯丁用圣礼的许多定义说明这一点;最著名的可能是这种观念:圣礼为“不可见之恩典的可见形式”。但是,奥古斯丁非常清楚,圣礼不只是表示恩典;在某些方面,它们能唤起它们所表示的事,或使其产生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圣礼神学随后的发展涉及记号与它们所表示之物的关系。

要想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思考圣礼的定义。

16.2圣礼的定义

p447

我们在前一章指出,基督教会最初几百年的特点是,对教会教义相对不感兴趣。可以说,圣礼也大致如此。公元2世纪,一些著作对一般圣礼的本质有过一些讨论,如《十二使徒遗训》和里昂的爱任纽的著作。只是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圣礼的问题——包括圣礼的定义——才有充分探讨。

一般认为,奥古斯丁为定义圣礼定下总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圣礼是一种记号。“当用于上帝的事时,记号便被称为圣礼。”

2.记号必须与它们所表示的事有些关系。“如果圣礼一点也不像圣礼所表示的事,它们便根本不是圣礼。”

这两个定义仍不够准确,也不够充分。例如,每一个“神圣之事的记号”都必然被视为圣礼吗?事实上,奥吉斯丁所理解的“圣礼”有许多已经不再被视为圣礼,例如,信经和主祷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的是,只将圣礼定义为“神圣之事的记号”还不够充分。只是到了中世纪早期——圣礼发展的黄金时期,圣礼才被进一步阐明。

到了12世纪上半叶,巴黎的神学家圣维克托的于格(1096-1141年)修正了奥古斯丁有些不太准确的定义:

并不是神圣之事的每一个记号都能被恰当地称为圣礼(因为《圣经》中的字,或雕像和图画,都是“神圣之事的记号”,却不能因此被称为圣礼)。.…如果有人想更充分、更好地定义圣礼,可以这样定义: “圣礼是自然或物质的元素,放在外在的感官之前,因相似而代表,因设立而表示,因祝圣而包含,一些不可见的灵性恩典。”

因此,圣礼的定义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1.“自然或物质的元素”:如洗礼的水、圣餐的饼和酒或临终涂油的油。(“临终涂油”是用祝圣过的橄榄油涂抹临终的病人。)

2.与所表示之物“相似”,所以可以代表所表示之物。因此,可以认为,圣餐的酒与基督的血“相似”,使它可以在圣礼中代表基督的血。

3.有权表示所表示之物。换句话说,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记号被授权代表它所表示的灵性实体。例如,有一个“授权”的例子——其实是最重要的例子,便是由耶稣基督本人亲手设立。

4.功效,指圣礼能够将所代表的好处传给参加圣礼的人。

p448

上述第四点特别重要。中世纪神学仔细区分“《旧约》的圣礼”(如割礼)与“《新约》的圣礼”。中世纪早期的神学家认为,它们的本质区别是,《旧约》的圣礼只是表示灵性实体,而《新约》的圣礼能够实现它们所表示的事。13世纪的方济会神学家波拿文都拉(1221- 1274年)用医药的类比说明这一点:

在旧的律法中,有一种药膏,却只是比喻的,不能真正带来医治。疾病是致命的,但是,涂抹药膏却是表面的。……能真正治愈疾病的药膏必须既能产生灵性的膏抹,又能带来赐予生命的能力;只有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才能做到,因为……通过他的死,圣礼有了赋予生命的能力。

然而,圣维克托的于格对圣礼的定义仍不够令人满意。于格认为,“圣礼”包括道成肉身、教会和死亡。还缺少些什么。这时,教会已经就七项圣礼达成共识:洗礼、坚振礼、圣餐、告解、临终膏油、婚礼和按立(圣秩或神品)。但是,根据于格的定义,告解不能是圣礼。它根本不包含物质元素。因此,理论与实践有严重出入。这个难题亟需解决。

随后不久,彼得·伦巴德(约1100-1160年)给出圣礼的最终定义。他删掉于格的定义至关重要的一项,从而能使理论与实践一致。伦巴德的成就是,在他的定义中将“自然或物质的元素”删掉,所以他的定义是:

圣礼与所表示的事有相似的地方。“因为如果圣礼一点也不像所表示的事,便不能被恰当地称为圣礼。”(奥古斯丁)……如果有些东西表示上帝的恩典,是不可见恩典的一种形式,从而具有它的形象,并成为其成因,便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圣礼。因此,圣礼的设立是为了圣化,也是为了表示。……只为表示的目的而设立的东西只是记号,不是圣礼,就像旧律法的物质献祭和仪式,永远都不能使献祭的人成为义人。

上述七项圣礼都符合这个定义,信经和道成肉身却不符合。伦巴德在《箴言四书》中给出这个定义,而这本被广泛使用的神学教科书是一部权威之作,因此,这个定义在中世纪后期的神学中被广泛采用,几乎从未受到挑战,直到宗教改革时期才备受质疑。新教改革质疑当时基督教思想的许多方面,尤其是对教会和圣礼的理解。1520年,路德发表三篇重要的改革性论文,在其中的《教会的巴比伦之囚》中,路德猛烈抨击天主教对圣礼的理解。(p449)天主教承认七项圣礼,而路德最初承认三项(洗礼、圣餐和告解),但是,他不久便只承认两项(洗礼和圣餐)。这种看法的转变可以在《教会的巴比伦之囚》中看到,我们现在要停下来检视这种转变,并理解它的基础。

p449

路德这篇论文开篇便有力地阐释一个原则,把中世纪对圣礼的一致看法抛在一旁:

首先,我必须否定有七项圣礼;目前,我只承认有三项:洗礼、告解和圣餐。这三项圣礼都悲惨地被罗马教廷囚禁,教会已经被掠夺走她的所有自由。

然而,到了论文结尾,路德渐渐特别强调,可见的物质记号非常重要。路德以下这段话标志他观念中的这个重要变化:

然而,只将上帝有记号的应许称为圣礼似乎是正确的。其余没有记号的只是应许。因此,严格来讲,上帝的教会只有两项圣礼——洗礼和圣餐。因为只有在这两项圣礼中,我们才看到上帝设立的记号和救罪的应许。

因此,路德认为,告解不再具有圣礼的地位,因为圣礼必不可少的两个特点是:

1.上帝的道;

2.外在的圣礼记号(如洗礼的水和圣餐的饼与酒)。

因此, 《新约》的教会只有洗礼和圣餐是真正的圣礼;告解根本没有外在的记号,不能再被视为圣礼。

同路德一样,瑞士改教家胡尔德里希·茨温利(1484—1531年)也对“圣礼”一词深感忧虑。他认为,这个词的基本意义是“誓言” ,他最初将洗礼和圣餐这两项圣礼(天主教的其他五项圣礼被否定)视为记号,表示上帝对教会的信实,以及上帝施恩赦罪的应许。因此,他于1523年写道,“圣礼”一词可以用来指“上帝用道所设立、命令和命定的,它坚实可靠,就像上帝已经为此发誓”。但是,茨温利后来逐渐觉得,圣礼表示信徒对教会的忠诚,而不是上帝对信徒的忠诚,我们以后将讨论这一点。

特伦托会议反对新教对圣礼的看法,重申由彼得·伦巴德所概述的天主教立场。

如果有人说,新律法的圣礼不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设立的;或圣礼多于或少于七项,即洗礼、坚振礼、圣餐、告解、临终膏油、婚礼和按立(圣秩或神品);或这七项圣礼有任何一个本质上不是真圣礼,愿他受诅咒。

自16世纪以来,这种基本立场始终是天主教神学的特点。

著者简介

阿利斯特·麦格拉斯(Alister E.McGrath)1953年出生,英国北爱尔兰人,获得牛津大学神学、文学和分子生物物理学三个博士学位。享誉世界的基督教神学家、护教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神学与宗教学系 Andreas Idreosf科学与宗教讲座教授,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前院长,同时兼任剑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神学、系统神学以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反对新无神论、反宗教主义,拥护神学批判实在论。著有《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科学与宗教引论》《无神论的黄昏》《道金斯的迷思》《历史神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基督教的未来》等。

译者简介

赵城艺,先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金陵协和神学院、博塞普世神学院(日内瓦大学),现任教于江苏神学院。译著有《基督教神学导论》《基督教教义简史》《基督教史》等。

石衡潭,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著作有《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光影中的信望爱》等,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自由精神哲学》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牛津大学教授基督教神学几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简洁而清晰地阐述了有关基督教神学的基本知识。书中概述了历代以来基督教伟大传统中的核心主题,向读者展现出基督教神学的丰富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通过分析与思考来让读者理解每种思想的优劣,让读者充分掌握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点与深刻洞见。作为当今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基督教神学教科书,本书选材精当,编排合理,广受世界各地师生欢迎。无论是研习基督教神学,还是了解基督教文化,本书都是必读的入门佳作。

目 录

第一部 划时代的里程碑:历史时期、主题、基督教神学家

导论…003

第一章 教父时期(约100约-700年)…005

第二章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约700-约1500年)…023

第三章 宗教改革时期(约1500-约1750年))…045

第四章 现代时期(约1750—现今)…069

第二部 来源与方法

第五章 准备启程:起步的基础…107

第六章 神学的来源…127

第七章 认识上帝:自然与启示…161

第八章 哲学与神学:对话与争辩…183

第三部 基督教神学

第九章 论上帝…211

第十章 论三位一体…253

第十一章 论基督的位格…291

第十二章 信仰与历史:现代的基督论议题325

第十三章论基督的拯救…347

第十四章 论人性、罪与恩典…385

第十五章 论教会…417

第十六章 论圣礼…445

第十七章 基督教与世界宗教…473

第十八章 末后的事:基督徒的盼望…495

神学术语表…519

出版后记…528

2.webp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