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bglzx

【书摘】宋尚节《失而复得的日记 : 宋尚节日记摘抄》前言、生平掠影、作品

2024-8-10-1.jpg

《失而复得的日记 : 宋尚节日记摘抄》

宋尚节 著

宋天真 编

团结出版社 , 2011-8。

·正文约3600字;

·编录:杨原平

简介:

本书摘录整理了传道人宋尚节四十多本失而复得的日记、许多珍贵的资料及老照片,带读者进入他那短暂却为主烧尽的一生。

前 言

宋尚节博士1901年9月27日出生于福建莆田。1920年毕业于莆田哲理中学,同年赴美国卫斯理大学留学。他用三年就修完四年的课程学分,获得理化系奖学金和荣誉奖,又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院攻读化学,被选为该校国际学生会会长。 1924年获科学会的金钥匙奖和硕士学位; 1926年3月取得化学博士学位,成为莆田近代史上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同年9月,入纽约协和神学院攻读。1927年回国;同年12月18日,宋尚节博士与余锦华姊妹完婚。1944年8月18日,宋尚节病逝于北京,年仅42岁。他一生勤勉做工,果效非凡,他的早逝是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必随着他。就此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早年已有《我的见证》、《宋尚节传》及《宋尚节言行录》等许多相关的书籍出版,有助读者认识宋尚节其人其事及他所传讲的、叫人认罪悔改的信息。若能研读他视如生命的日记,就可更深入认识这位竭力成为贵重器皿的博士的内心世界。他生前十分珍惜这些日记,曾在日记中写道:宁失世界一切,不愿失去圣经与日记。其实,日记对他的重要性,也同时说明了对我们的重要性,对广大读者的重要性。

我们曾经在2007年编写《追寻爱的足迹–福建篇》;宋博士是福建人,故书中必然会写到他的信息,有一段内容名为“蜡炬成灰撼中国一宋尚节”。宋尚节是福建莆田(原兴化)笏石镇坑田村(原凤迹村)人。父亲宋学连是莆田卫理公会的长者。我们多次去他的家乡莆田收集资料,去他父亲服侍的地方收集资料,也采访世界各地熟悉宋尚节尚的健在的老者们,如新加坡布道团的郭克昌长者、杜祥和医生等。也曾坐摩托车进入宋博士很偏僻的老家一坑田村,我们采访过他的母校哲理中学(现莆田第二中学),学校现在迁移到了山边,很美,很大,是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在他母校的档案室,我们神奇地找到了宋尚节小时候的成绩单,单上的分数看不懂,是老裁缝用的标志,但排列还是看得懂的:他的成绩优良,名列第一,一如他在学业上一贯出色的表现。

2009年,经福州天安堂陈安佛介绍,宋博士的外孙王天声与我联系,希望他母亲宋天真整理的《失而复得的日记》能在中国出版,也恰巧我们书屋在策划云彩集系列丛书,见证有影响力的伟大使者生命中奇妙作为。

宋尚节亲人整理的关于他的珍贵资料、图片,以及所有作品的电子文档,都悉数保存在厦门尼西书屋,我们也会把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做成收藏版明信片。我们在宋尚节博士诞辰110周年之际出版此书,盼望它能感动读者,引起反思。

宋尚节博士生平掠影

1901 年9月27日 出生于中国福建莆田凤迹村,小名天恩。

1909 年受难节 兴化教会空前大复兴,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

1909 年至 1920 年 随父亲宋学连牧师学习传道事奉,有“小牧师”之称。

1919年6月 哲理中学毕业。

1920 年4月20日 入美国俄亥俄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

1921 年夏 患痔疮,首次动手术。

1922 年8月22日 在信中答应与余锦华姊妹订婚。

1922 年11 月感恩节 在史密斯维尔(Smithville)布道,见到十架救世异象。

1923 年6月13 日 获学士学位。

1923年9月 入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攻读硕士学位,出任国际学生会会长。

1924 年6月10 日 获化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大学荐举为”全国科学上等名誉会员”。

1926 年3 月19日 获化学博士学位。

1926 年9月20日至1927 年2 月17日 入纽约协和神学院(New York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1927 年1月10日 重生及蒙召。

1927 年2月17日至8月30日 入精神病院百花谷医院(Bloomingdale Hospital) 一百九十三天,用四十种不同的方法来读圣经四十遍。

1927 年8月30日 经乌夫妇保释出院,决定返国。

1927年10月5日至11月7日 乘邮轮回国,在归航中将近日本神户时(10月26日)折两链。

1927年12月18日 与余锦华姊妹结婚。

1928年1月至5月底开始在哲理男校与成益女校教化学科及圣经科。

1928年5月 辞教师职,专一事奉。

1928年6月 组织小布道团在滨海一带布道。

1928年7月 到涵江天马山训练布道团员,参加江西牯岭夏令营。

1928 年秋 组织三人循环布道团。

1928年12月 到闽南各地领奋兴会。

1929年7月 参加福建青年宗教事业研究会。

1929年10月 到闽北各地领奋兴会。

1930 年1 月至 11 月 到福建各区为乡村传道人开查经班和青年信徒训练班。

1930年12月 赴湖州参加基督教家庭运动,以便回乡从事平民教育。

1931 年2 月至3月 在南昌得奋兴教会之秘诀。

1931 年5 月至6月 与伯特利环游布道团合作,到全国布道(江苏、山东)。

1931 年6 月27 日 返上海,担任传道人夏令会主题讲员。

1931 年9 月至 11 日 与伯特利环游布道团赴东北(辽、黑、吉)。

1931 年 11 月27 日 与伯特利环游布道团赴山东。

1931 年12月10日 在平度得医病恩赐。

1932年2月 在上海开短期查经班。

1932年3月至5月 与伯特利环游布道团赴华南(港、粤、桂、闽)。

1932年7月 担任上海第五届夏令营主题讲员。

1932年9月至1933年7月 与伯特利环游布道团赴华北(鄂、冀、京、津、 豫、鲁、晋)。

1933年7月 担任上海第六届主题夏令营讲员。

1932年12月20日 终领妻子锦华归主。

1933 年8 月至 11 月 与伯特利环游布道团布道(冀、内蒙、京、湘)。

1933年12月 离开伯特利。

1934年1月 得神启示决定个人自由布道。

1934年1月至12月 个人布道(苏、皖、鲁、津、京、浙、粤、闽)。

1934年12月8日 父亲宋学连牧师去世。

1935年1月至5月 个人布道(粤、闽、津、京、冀)。

1935年5月25日 赴菲律宾马尼拉布道,这是宋尚节第一次出国布道。

1935年7月 赴杭州主领第一届全国基督徒布道团查经会。

1935年8月至9月 第二次出国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

1935年11月至1936年3月 个人布道(苏、皖、豫、津、京、鲁)。

1936年4月至5月 赴台湾布道。

1936年5月至6月 赴华南布道。

1936年7月10日至8月9日 赴厦门主领第二届全国基督徒布道团查经会。

1936年9月至12月 第三次南渡(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

1937年1月至6月 个人布道(粤、闽、苏、浙、豫、晋)。

1937 年7月至8月 主领华南区基督徒布道团查经大会。

1937年8月至1938年7月 个人布道(浙、鲁、豫、陕、晋、皖、港、闽、滇、安南)。

1938年8月 在上海主领培灵会。

1938年9月至1939年3月 第四次南渡(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

1939年5月至1940 年初 最后一次南渡(新加坡、缅甸、印尼、马来西亚)。

1940年3月20日 在上海大公医院第一次动手术。

1940年7月8日 在上海南洋医院第二次动手术。

1940年12月24日 在北平协和医院第三次动手术。

1941年1月23日 在北平协和医院第四次动手术。

1941年7月至1944年8月 在北平香山养病,全家从上海迁至团聚。

1943年4月13日 在天津天和医院第五次动手术。

1944年5月6日 在北平德国医院第六次动手术。

1944年8月18日 安息主怀,享年四十二岁,安葬于北平香山。

1980年1月15日 妻子锦华安息主怀。

作品一览

《我的见证》(晨星出版社)

《续我的见证一工作的回顾》(新加坡恩典院)

《讲经集》(旧约上册)(晨星出版社)

《讲经集》(旧约下册)(晨星出版社)

《讲经集》(新约全书)(晨星出版社)

《查经集》(晨星出版社)

《奋兴集》(晨星出版社)

《培灵集》(晨星出版社)

《复兴集》(晨星出版社)

《喻经故事》(晨星出版社)

《喻意故事》(晨星出版社)

《工人故事》(晨星出版社)

《隐藏的吗哪》(卷一、二)(晨星出版社)

《隐藏的吗哪》(卷三至卷六)(灵石出版社)

《约翰福音十五章灵解》(晨星出版社)

《宋尚节全集》(大光传播)

目 录

第一章 从出生到赴美留学之前 1901-1920

1.父母的特别经历 / 2

2.难忘的童年往事(1901-1909) / 4

3.内外不一的悲哀(1913-1919) / 6

4.筹备留学之点滴(1919-1920) / 8

第二章 美国留学的七年 1920-1927

1.初到美国的苦况(1920-1921) / 14 2.病中经历(1921) / 17

3.遵父母命定终身(1922) / 19

4.下乡见异象(1922) / 20

5,优等大学毕业生(1923) / 23

6.攻读硕士的生涯(1923-1924) / 26

7,博士毕业任助教(1924-1926) 28

8,新派扰信心(1926-1927) / 30

9.在婴孩口中建立了能力(1926) / 34

10.重生之夜得更新(1927) / 35

11.入精神病院接受特殊造就(1927) / 37

第三章 回国在福建三年 1928-1930

1.返乡、结婚、当教师(1927) / 46

2.遭污蔑专一传讲(1928) 49

3.滨海八人行(1928) / 50

4.天马山(1928) / 52

5.江西牯岭夏令会(1928) 53

6.三人团(1928) / 55

7.赴闽南(1928-1929) / 56

8.往乡村(1929) /61

9.福州(1929) /67

10.闽北险遭捕(1929) /70

11.培训工人(1930) / 75

12.被管教(1930) / 80

第四章 与伯特利团合作的三年 1931-1933

1.离家乡北上考察(1930-1931) / 90

2.复兴之秘诀(1931) / 97

3.与伯特利同工(1931) / 112

4.携“血经”、日记脱险(1931) / 123

5.赴东三省(1931) /125

6.在山东医病(1931-1932) / 146

7.在枪声中(1932) / 149

8.赴华南(1932) 154

9.赴华北(1932) 173

10.赴山东、河南、山西(1933) 181

11.遭误解合作门关(1933-1934) 200

第五章 打开之门 1934-1940

1.打开五省之门(1934) / 214

2.复兴之火烧到南方(1934) / 227

3.再次南下北上(1935) / 237

4.初次南渡,走向国外(1935-1936)/ 248

5.三台三山,三高三低(1936) / 270

6.第二届特别大会(1936) / 279

7.再次南渡,奋兴异邦(1936)/ 289

8.国难前后依然奔波(1937) / 303

9,福建、安南、云南之行(1938) / 334

10.泰国、南洋、爪哇之行(1938-1939) /345

11.最后一次南渡(1939-1940) / 355

第六章 离世前三年 1941-1944

1.在上海期间(1940) / 376

2.在协和医院(1940-1941) / 392

3.在香山静养(1941-1944) / 401

4.离世(1944) / 429

宋尚节的家人和后代/436

后记/444

2024-8-10-2.jpg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IN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