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bglzx

【书摘】麦格拉思《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序

2024-01-13-1.jpg

未名译库·基督教文化译丛

《基督教文学经典选读》(上)

[英]麦格拉思 编

苏欲晓等 译

周明等 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8。

·正文约4900字;

·下划线本编标,粗体原文编标;

·编录:杨原平

摘要

我们不要以为基督教对文学的兴趣仅仅在于它能够使教会的规模得以发展壮大,宗教信念得以巩固加强的实用效果。实际上,基督教作家从一开始就有了“上帝即作者”的理念,该理念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具有实质性的神学理论根据和动力。(p3)

正文

序言

p1

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 L.Sayers)曾经这样写道:“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她从未把心思放在艺术上面。”多萝西本人对20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却做出了不少贡献。她的这一断言无疑是正确的。一些基督教文学家历来主张对文学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将其视为可以激发产生基督教意象并与世俗沟通的得力助手。而另一些基督教文学家则始终认为文学有悖于基督教信仰,很可能产生误导作用。

基督教会在其初始阶段所面临的一种挑剔和敌对态度呈日益蔓延的趋势。应该说,这种不友好态度的根源也许在于保罗的教训,他认为基督徒必须避免由于不恰当地采取世俗的立场、观念而使自己在信仰立场上妥协。他说:“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①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哥林多后书6:14-15)然而,保罗自己对古典文学诗书却显得了如指掌。他在雅典的亚略巴古演讲中曾借用克利安西斯(Clean-thes)、亚拉图(Aratus)、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这些权威诗人的思想(使徒行传17:28)。他在评述克里特人的道德状况时也曾经摘引过当地诗人埃庇米尼得斯的原话(提多书1:12-13)。保罗在其他作品中还间接地提到荷马、柏拉图和米南德(Menander)等人。

——

①Belial,(圣经)中魔鬼的别名。

古典文化帮助早期基督教确立了其对文学的态度,但古典文化本身对文学的具体作用还不甚了解。柏拉图特地将诗人排除在他的理想国之外。此举备受奥古斯丁的赞赏,在奥古斯丁的眼里,诗人“杜撰虚构文学而毫不顾及事实真相,并以作品的神圣性为幌子给邪恶的人民树立最坏的样板”。不过,亚里士多德和其他一些人所提出来的许多修辞手法却被认为是提高交际实效的重要手段。(p2)正如(使徒行传》所记载的那样,保罗的讲话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他受到古希腊文学修辞的积极影响。所以,如果说早期基督教对文学的态度十分复杂微妙且难以描述,这是毫不奇怪的。像德尔图良(Tertullian)和克里索斯托(Chrysostom)这样的作家对希腊和拉丁文学都持十分怀疑的态度,而且试图在教会中尽量贬低它们的重要性并缩小它们的影响;哲罗姆(Jerome)和奥古斯丁却持相当积极肯定的态度,尽管他们在其他一些方面也显出同样的顾虑。

p2

从许多方面来看,文学在基督教护教学家眼里都是一种工具,它能够使基督教在更大范围里产生影响。如果人们能够以华美而且充满能力的辞藻对福音加以描述,将其神学精义通过诗歌的抒情风格和散文的修辞手法加以渲染,福音岂不更具有感召力吗?他们认为议论文的凝重形式和庄严表述有利于传达和突出文章的内容。大约创作于公元1300年的无名氏诗作《柯塞·曼狄》①在诗句的注释中建议说,既然人们那么喜欢世俗文学,那么借助文学的形式传扬宗教真理就具有其合理性。这么一来,宗教文学作品既有它的可读性,又有滋养人类心灵的作用。然而,我们可以从当时其他的作品中感觉到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紧张气氛。例如,乔叟在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末了就加上一个声明,请求读者原谅他所“传达和编撰的那些世俗的虚荣”。

——

①《柯塞·曼狄》(Cursor Mundi):一首北方诗歌,大约创作于公元1300年,流传下来的书稿约24,000行短诗句,外加大约6,000行的补充说明。诗歌以12世纪末拉丁文作家的各类匿名史书,其中包括圣徒传记、传奇文学和圣经故事等作品为创作源泉。全诗分为七个年代,内容贯穿从创世故事到末日审判的整个人类教会史,是一部广受欢迎且具可读性的劝世之作。——译注。本书脚注除另外标明外,其他均为译注,以下不再说明。

这里的含义十分清楚:文学作品有可能是虚妄的,而以传扬宗教伦理教海为宗旨的纯宗教作品则是可以接受的。乔叟在这方面的明显顾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基督教文学”的概念是否本来就因为它愉悦读者的愿望与基督教伦理的严肃性可能发生冲突而站不住脚?当然,这就是我们在著名的清教徒作家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身上所看到的观点。他认为文学鼓励读者在娱乐中消磨时光,而读者本来可以用这时间来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因此文学具有令人不安的败坏人性的潜在危险。巴克斯特对虚构文学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他认为虚构文学大力推崇虚假文化,而虚假文化“严重地迷惑和腐蚀了年轻人空虚的心灵”。

p3

在基督教整个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缓和这种紧张关系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在浪漫主义时期显得尤其重要。当时有人指出,文学语言能够使读者产生兴奋情绪,唤起他们的献身精神与生活激情。难道这不正是宗教文学存在的充分理由吗?威廉·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埋怨那些“荒诞小说、愚蠢讨厌的法国悲剧以及泛滥成灾的无聊狂妄的韵文故事”,说它们使得整个时代堕落下去。所以他呼吁人们重新使用莎士比亚和弥尔顿这些作家的语言,重新考虑他们所关心的事。对华兹华斯自己来说,宗教与诗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似之处;事实上,华兹华斯在文学创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带有宗教色彩的语言。这是一个进步,它对《圣经》被视为文学的转变产生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在雪莱的心目中,《圣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文学性而不在于它所宣扬的宗教观点。

然而,我们不要以为基督教对文学的兴趣仅仅在于它能够使教会的规模得以发展壮大,宗教信念得以巩固加强的实用效果。实际上,基督教作家从一开始就有了“上帝即作者”的理念,该理念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具有实质性的神学理论根据和动力。太初上帝面向混沌的渊面说话,通过话语进行创造。这岂不是指出了话语在基督教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吗?世界语言的渊源和人们所关注的言语、启示、文本、文学以及读与写之间难道不曾存在一种最自然的联系吗?所以,有些人认为基督教文学的创作是建立在严谨的神学根基之上。

我们可以通过思考构成这个重要且生机勃勃的宗教的三大要素来理解文学对基督教的潜在重要意义。

1.一套完整的信条虽然基督徒在一些教义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但是在不同的观点背后显然有一个共同的信仰核心。组成这一核心的信条来自基督教信经①,这些信经是基督教各大教会公认的信仰纲领。这些信条对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基督教文学,例如,信经条款、基督教教理问答、教义专论、各种讲章等,它们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阐明和捍卫基督教的信条。最为重要的一种基督教文学就是关于基督教《圣经)的研究,它包括解经书和讲章。

——

①基督教信经(Creeds of Christianity):基督教权威性的基本信仰纲要。信徒受洗入教或举行崇拜礼仪时宣读的信条。主要有(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等,具有固定的条文,基本内容有:格信上帝三位一体、基督降世施行拯救、末日审判等教义。

p4

2.一套价值标准基督教是一种非常重视道德伦理的信仰。然而,这并不等于说基督教就是讨论一整套要求基督徒机械地对之加以遵循的规章条例。其实,它所关心的是一系列诸如爱人、舍己等因为被救赎而产生的价值标准。这些价值标准与拿撒勒人耶稣的品格密切相关。基督徒将耶稣视为他们信仰生活的基准和在生活中与上帝保持亲密关系的最好榜样。有些基督教文学就是为了宣扬这种价值标准。一些传记记载了那些被公认为能够活出基督徒生活典范以及能够代表基督教价值标准的信徒的生活,它们在教会中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圣徒生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圣徒传记文学”,在基督教团体中对培植信徒、激励他们走上某种基督徒生活的道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一种生活模式做一个基督徒并不仅仅关系到一些信条和价值标准,而是关系到现实的生活,关系到用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来体现这些信条和价值标准。信徒的日常生活方式在一些方面受到信仰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加入教会或其他的基督教团体,这些教会和团体经常聚会祷告和崇拜上帝。基督教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多半反映了气候环境、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传统风俗、神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所谓的“灵性”生命,它涵盖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如,布道辞、祈祷书、赞美诗、解经讲章、灵修文章以及正式的祷文等。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普及和巩固都需要大量使用文学手段。(p5)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督教仅仅是书面上的东西;其实,我们只是为了证实:在基督教对外传播、解释和护教的过程中,在它对内进行教育和鼓励,要求基督徒整体或个人更新自己的信仰的过程中,以及在它预备各种条例准则以便让“基督教的精义”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文学都在起到一个根本性的作用。

p5

然而,准确地说来,“基督教文学”应该理解为什么样的东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任何一种合理的回答都可能遭到非议。眼下学术界就这一问题正在展开一场很有意义的辩论,本书无法仲裁这场辩论,也绝对无意这么做。至于“基督教文学”的含义,目前尚未找到一个无可挑剔的定论。在这些有争议的问题中,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当然这些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但它们颇具代表性。

●文学中的“基督教”要素是否关系到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对文学的诠释?

●文学作品是否必须是纯基督教内容才可称得上“基督教文学”?

●能否给出一个底线,至少规定“基督教文学”必须“不伤害基督徒的情感”或者“不违背基督教的信条”?

●虚构文学是否因其不真实性就不能算作一种形式的基督教文学?

以上的每个问题都代表这场辩论的一个层面。为了方便起见,本书从实用的角度来定义“基督教文学”一词。“基督教文学”指高等院校开设的“基督教文学”或(重点在于研究基督教的)“宗教文学”课程学习和研究的作品。因此,本书旨在收集这些大家公认的“基督教文学”作品,而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办法以解决围绕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各种争端。本书收集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专门适合基督徒使用的文学作品,如祈祷文、灵修书籍、讲章等。基督教信仰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写作方式,而且基督徒作家从来就希望将其提高到文化精粹的水平。这些作品反映了基督教信仰的实质,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对该信仰需求的一个回应和这个信仰实质的一种表述。

2.一般概念上的文学作品,如小说和诗歌等。这些作品并不是专门为基督教信仰的需要而创作的,(p6)但是它们已经被基督教的思想、观念、意象、故事等所影响和定格;尤其是基督教的诗歌,它明确反映了一系列基督教的思想和意念。所以,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作品中能够反映和融合基督教思想和意念的表现手法,这是很重要的。虽然基督教文学作品多半出自基督徒作家之手,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还有许多明显受到基督教影响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家本人不一定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合著的《抒情歌谣集》可列入此种类型的作品。

p6

3.那些多半以研究批评基督教的观察家身份出现的作家所创作的与基督教思想、个人、学派或机构进行对话的文学作品。乔治·艾略特和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可划归此类。这些作品受基督教的影响十分明显,至少从它们的内容可以看出来。而且,就连这些作家的批评模式都反映了他们对基督教的主观判断——如基督教应当是什么?他们所观察到的与之有什么不同?——的微妙运用、阐发或修改。

本选集主要以英语基督教文学为主。虽然本书第一部分中的许多材料涉及到教父时期的作品——这些材料的原文是希腊语、拉丁语和古叙利亚语,但是这些材料主要是用来介绍基督教文学于基督教历史雏形阶段的各种文学类型和风格。英语基督教文学的问世可以很准确地追溯到公元680年前后。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公元650-1050年间英文本土基督教文学作品,研究分析该时期博大精深的古英语基督教文学的问世。同样,第三部分,即“中世纪”部分,涵盖了大量的中古英语基督教文学作品。其余的那些针对近现代的章节也基本上是专门讨论英文作品。这样,英语基督教文学的发展轨迹就具有其延续性,以便加以鉴赏,否则查考起来比较麻烦。

特别爱好神学的读者或许会因为本书的神学色彩较为淡薄而感到遗憾。但是,我们必须强调,本书的着重点在于基督教文学作品,而不在于基督教神学作品。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无论一本书多么有神学价值,它也不见得就是一部文学作品——这话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此,有许多颇具生命力的现代基督教神学作品未予收入本书。这些作品由于过多地使用神学术语而失去了阅读美感,显然,其作者的创作目的往往不在于作品的阅读美感。幸好有许多文选汇编了此类作品以飨这些具有特殊兴趣的读者群。

p7

在阅读书中的这些文学作品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编选的原则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辅助材料,这对读者会有帮助。

目录

序言 (1)

如何使用此书 (8)

本书的结构 (10)

第一部分 教父时期(约100-600年) (1)

导言 (3)

第1章 罗马的克莱门特 (15)

第2章 安提阿的伊格纳修 (20)

第3章 波利卡普殉道 (25)

第4章 里昂的爱任纽 (35)

第5章 德尔图良 (50)

第6章 凯撒利亚的优西比乌 (62)

第7章 亚历山大的阿塔那修 (75)

第8章 叙利亚的以法莲 (89)

第9章 耶路撒冷主教西利尔 (97)

第10章 尼撒的格列高利 (105)

第11章 埃吉里娅朝圣记 (114)

第12章 希波的奥古斯丁 (125)

第13章 弗图那图 (138)

第二部分 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原始文献

(约600-1050年) (141)

导言 (143)

第14章 凯德蒙的赞美诗 (148)第15章圣比德 (150)

第16章 鹿的呼喊 (156)

第17章 十字架之梦 (160)

第18章 朱尼厄斯手抄本 (165)

第19章 埃克塞特谜语书 (174)

第20章 布里克林布道家 (177)

第21章 埃尔弗里克 (183)

第22章 伍尔夫斯坦 (189)

第三部分 中世纪时期(1050-1500年) (195)

导言 (197)

第23章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204)

第24章 彼得·阿伯拉尔 (210)

第25章 明谷的贝纳尔 (220)

第26章 阿西西的法兰西斯 (225)

第27章 隐修之路 (229)

第28章 托马斯·阿奎那 (236)

第29章 巴尔马的休 (240)

第30章 但丁 (242)

第31章 萨克森的鲁道夫 (248)

第32章 未识之云 (251)

第33章 威廉·兰格伦 (261)

第34章 杰弗里·乔叟 (274)

第35章 诺威奇的朱利安 (281)

第36章 约克神秘剧 (288)

第37章 托马斯·厄·肯培 (301)

第38章 威廉·邓巴 (308)

第四部分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1500-1700年) (313)

导言(315)

第39章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329)

第40章 马丁·路德(344)

第41章 伊格纳修·罗耀拉 (373)

第42章 约翰·加尔文 (377)

第43章 约翰·福克斯 (385)

第44章 埃德蒙·斯宾塞 (398)

第45章 钦定本圣经 (411)

第46章 沃尔特·雷利爵士 (443)

第47章兰斯洛特·安德鲁斯 (447)

第48章 威廉·莎士比亚 (461)

第49章 约翰·多恩 (465)

第50章 乔治·赫伯特 (487)

第51章 托马斯:布朗爵士 (498)

第52章 约翰·弥尔顿 (504)

第53章 杰里米·泰勒 (513)

第54章 亨利·沃恩 (519)

第55章 安德鲁·马维尔 (525)

第56章 布莱斯·帕斯卡尔 (532)

第57章 约翰·班扬 (542)

第58章 公祷书(546)

2024-01-13-2.jpg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IN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