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OVATION OF THE HEART
[美]魏乐德( Dallas Willard) 著
谭晴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19-03。
…
·正文约13000字;
·粗体字原书标;
·编录:杨原平
…
存着纯一、喜乐的心追求神和他的意志,顺从他的带领,并且因为他的缘故而服事他、服事其他人。这就是人的意志转化成基督样式以后的模样。p221
人若愿意遵行神的旨意,就会知道这教训是出于神,还是我凭着自己的意思说的。
——《约翰福音》7:17
谁是世上最伟大的圣徒?不是祷告最多、禁食最多的人,不是施舍最多的人,也不是最有节制、最贞洁、最公正的人,而是常常对神心存感恩的人。他凡事遵从神的心意,他把自己所得的一切都当作是神美善的赐予,他的心也常常为此赞美神。
——劳威廉
p218
至此,我们对于活出基督样式的灵命塑造已有了粗略认识。我们认识到,人若经历这样的转化,他的思想生活会专注于神的美善、伟大和真理。他的心思也会洋溢着积极的感觉,常伴随着仁爱、喜乐、平安,又有信心和盼望作为基础。
不过,要助长和维持这些思想和感觉状况,人性的其他层面也必须作出重大改变;而这同样也不能缺少思想和感觉的转化。我们在第二章探索过人性的六个层面,每个成分都是整体中环环相扣的元素之一。虽然每个成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分开来描绘,但是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说到意志(心、心灵)的范畴。我们谈过了,人的意志完全是依据心思(思想、感觉)的内容来运作。作抉择,是意志或心灵的功能;人的一切抉择,都是根据思想和感觉来作的。当人定意的一刻,意志是受当下思想和感觉所约束的。但接下来我们先要进一步阐明,思想和感觉也与意志紧密相连,换句话说,受人所作的抉择影响。
p219
这是个深奥的题目,和本书其他课题的讨论一样,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故作深奥。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探讨也不能太肤浅。以成年人来说,我们思想什么,和我们容许自己思想什么有很大关系;我们感觉到什么,和我们容许自己感觉到什么有很大关系。而且,我们思想什么,和我们希望思想什么、寻求思想什么有很大关系;我们感觉到什么,和我们希望感觉到什么、寻求感觉到什么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我们的思想状况与意志的方向有很大关系。
这个互相牵制的规律,对于理解灵命塑造很重要。很明显,人的意志是受思想和感觉所牵制的,到了作抉择的那一刻才试图改变思想和感觉,是办不到的。不过,人的意志(心灵)却能够改变他的思想和感觉,继而影响将来所作的抉择。正因为这一点,我们要为自己的品格负责。
品格是内在人性的总架构,它表现在长期形成的行为模式上,而我们的行动或多或少也由此自动引发出来。我们物色人才的时候,需要信用报告、履历表、推荐信来帮助我们作判断,就是因为这与品格相关。这些资料不但记录了某人过去的功绩,也揭露了他的思想、感觉、意志的倾向,因此也揭示了他未来的行为模式。
但品格是可以改变的。活出基督样式的灵命塑造,当然也与此相关。
举个例子来说,我偶然因言语冲撞或发脾气伤害了别人(可能是亲人)。家庭暴力是生活中一个可悲的事实,到处都会发生,只是形式各异罢了。可是我反躬自省的时候,也会觉得懊悔,问自己是否想成为做这类事的那种人(具有那种品格)。如果我不想做那种人,我就要改变我的思想和感觉,光是决心“下次不再犯”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要改变,不能单靠意志。不过,透过改变思想和感觉,从而运用意志,就能成为不再做那种事情的人。
p220
当然,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的话,就必须控制思想和感觉,好使我们当初就能定意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不致虐待了挚爱的亲人。要满足灵性的需要,我们的思想和感觉最终必须与“悔改归向神,相信主耶稣基督”的方向一致。归根结底,要纠正人性的状况,正如我们在第二章第一幅图表说明的,起点是借着圣灵的引导,让耶稣基督的好消息打动人的心思和意志。心思和意志的转化,与思想和感觉是息息相关的,而思想和感觉必须受神话语和圣灵的引导。
接下来我们要问:当人的意志或心灵转化成基督的样式,那会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特点?
基督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当耶稣论到他自己,他这样说:“那差我来的和我同在,他没有留下我独自一人,因为我常作他喜悦的事。”(约8:29)
保罗也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里面;如今在肉身中活着的我,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的;他爱我,为我舍己。”(加 2:20)
p221
加尔文也说过这样的话:“只有一个避难所,就是不再遵行别的意志,不再听从别的计谋,只顺从主的带领。让我们由此开始,舍弃自己,投上全部精神和心思去服事神。”
于是我们找到答案了:存着纯一、喜乐的心追求神和他的意志,顺从他的带领,并且因为他的缘故而服事他、服事其他人。这就是人的意志转化成基督样式以后的模样。这就是基督徒灵命塑造在意志(心灵)的范畴上达致的结果。这个结果形塑了我们的品格,它会支配我们人性中每一层面的反应。这样,我们才真的是“披戴基督”。
不过,一般的意志和品格状况离这个境界有多远,自不用说!我们通常看到,人的意志不是向神保持单纯、澄澈,能够对神忠诚如一,而是相反,充满了混乱、表里不一,甚至黑暗,因为这里充斥着骄傲、恐惧、对神的不信,这一切全覆盖在一层层破坏性的习惯之下。
还记得吧,我们之所以成为这世上独特的存在个体,全是人性中意志(心、心灵)这个层面造成的。从意志所出的,全属我们自己,与其他的事物无关。这个基本的特异性,使人成为独一无二、不能取代的个体,因此是“只此一人”,而不是“某类东西中的另一个”。换句话说,它使人成为独特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个物体。
让我用另一方式来解释,希望能解明一些很深奥的道理。
p222
意志,让人有能力产生或禁止产生某些东西,比如说一项行动或一件事物。它令事物出现。棍子和石头没有这本事。意志是产生根本的、独特的原创事件或事物的能力。所以,意志是我们身份(我们是谁)和本质(我们是什么)的核心,因为意志所产生的结果,全出于我们自己。正是凭着人性中意志的层面,我们有了神的样式,是“照着他的形象”而造的。我们受造成为创造者,要创造美善。
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我们赞成或不赞成[些事物],是衡量我们身为人的价值的准则…是我们对这世界所作的独特、原创性的贡献。”意志是决定“赞成”或“不赞成”的能力来源。它是我们非物质存有的核心。严格地说,它就是我们的心灵——人的灵,不是神的灵——虽然它直接从神而来,而且要借着我们对他的信靠,一直蒙受他的保守。
心灵本身就有自主的性质。在神来说,这种自主的能力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我是‘自有永有者””,或直译“我就是‘我是’的那一位”。出 3:14,粗体为作者所加;比较约5:26)。可是在人来说,这个自主的能力虽然很实在,却受着很大限制。我们谈过了,意志的首要作用,是让我们选择思想什么,以及在思想上有多专注——我们随后所作的决定和行动,或多或少都是由此直接产生出来的。
正如我们在第二章指出的,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意志是人的行政中心。整个人、整个生命都受它指挥,由它组织起来——生命要有方向、有组织,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我们把意志理解为圣经所说的“心”或中心。
p223
我们也了解到,意志不是品格,但品格的确是从意志培养出来的;当具体的意向成为习惯,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动”的反应,它就形成了我们的品格。品格最明显地表现在我们不需思考而感觉到的事情上;它也不太明显地表现在我们经过思考以后懊悔、因懊悔而产生的某些行动上。思想、感觉、意志会形成品格。
为什么神不干脆强迫我们做他看为正确的事?因为那就失去了他创造我们的意愿:让人有自由去选择。意志对于人性的重要,立时突显出人性极其宝贵,又赋予人性尊严。尊严代表十分尊贵的价值,因此不容许人拿它交换任何东西。正因人有尊贵的价值,所以耶稣基督甘愿为人牺牲,又对他所做的心满意足(赛53: 11;来12:2)。
我们懂得珍重自己和别人的意志及抉择,是出于自然,未经后天的学习已晓得。意志有它明显、固有、高贵的价值。即使是小孩子,不必学习也会看重自由行事的能力,他很快就发现了意志的这个特质,而且会固执地维护它。意志给人带来清晰、欣喜、难以抑制的感受。大人看到小孩子的自我意志浮现出来,也会感到高兴——“看,那是她做的!” “你听到他说什么吗?!”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这种有创造力的感受是健康、幸福的一个必要因素。
如何作抉择,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意志和心灵,在一生之中要珍重、小心地看待;到了人生的终点,我们都希望自己干出一番与众不同的事情——当然,总会是行善积德的事。可是,这个结果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按着我们可以收取、应该收取什么结果来说,肯定不会是自然而然得来的。因为人的意志不但珍贵,而且也造成难题。纯粹从人的角度来看,它带来的是无法解决的可怕难题。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的意向,与已经作的或应该要作的抉择互相矛盾。意志的冲突是人生中常见的特质。但这句话没能恰当地描述事实。我们所称的“文明”郁积着暴戾,总是濒临爆发的边缘。这就是人堕落意志的真实写照。
p224
造物主把追求良善的欲望植入了人的意志里面,可是人在实际上把自己当作神,由于这自我神化和伴随而来的结果,原本追求良善的欲望就分裂、堕落,最后陷入自相对抗的境况。问题不再是:“我可以怎样造就人?”而是:“我怎样可以得偿所愿?”人抬高自己,不再顺服神、甘心服事他,他们放弃了纯净、诚挚、美名,代之以操纵、欺骗、诱惑、仇怨。
过去两个世纪的存在主义思想家,一如既往地反省人性的堕落,他们强调人的意志在自然状态下的分裂、自相矛盾、沮丧的境况。弗洛伊德和许多心理学家也作了同样的研究,只是方式各自不同而已。这一切的发现已成为现代人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又被接纳为标准教育课程、流行艺术以及各类艺术的一部分。
p225
萨特和他的存在主义者同伴挖苦人的诚挚,认为人表现诚挚只是自欺的必要手段。他们把有关理论包装成精巧的学说。他们以及其他学派的人将意志上的把持不定提升为基本人性中的特质,又认为“自由”就是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而自由的表现就是任意而为,也许是在完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做决定和行动。听起来,这岂不又是“混乱失序”的一种形式?他们虽只是一如既往地讨探人性的堕落,但他们的分析很尖锐——现在还成为文学、音乐、电影的标准表达手法。
从前,人们认为意志的专注和贯彻一致,是人类自由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人们却认为,自由只会与前后不一、游移不定的意志连上关系。相反,真理被看作是枷锁,是残酷牢笼的象征,禁止人不断创造和再创造自我。
人既是属灵的存有,在其受造之中,神定然不会推翻人的意志,也不会强迫它具备某种特别的品格。神容许人的意志自由运作。不过,这也并不表示人能够遂其所愿。说实在的,按其意志的情况来说,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幻象。那只是表示,神不会强迫人的意志做他要人去做的。
意志会作出它的选择,然而作此选择之后引致的后果是人不能选择的。人若只顾按自己的心愿作选择而罔顾神的意志,只会被其自相冲突的意志所奴役。人顺从自己的意志,最终会走到一个地步,再也不能照神的心意作选择,也不能够再想得着神。他们只能想得着自己!诗人霍普金斯写道:
p226
我醒过来,感觉黑暗弥漫,
这就是失丧者的光景,祸哉
像我一样,为自己徒然劳累。
这就是早前描述过的失丧境况。很明显,这里隐含着十分深奥的道理,对于理解神造人之目的很重要,个中奥秘我们现在还没法领会。
神容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里,人常把意志放在邪恶、错误、愚蠢的事情上,即使有良善、聪慧的意向,往往也被人性中的其他因素击败,例如“肢体中的罪”、社会的影响、错误的观念、难以抑制的感觉、灵魂深处的割裂和破碎。结果就是,整个人(甚至整个社会)都全神贯注地追求邪恶,或者就是,人(或社会)被他内里的混乱和邪恶困锁、撕裂。这就是今天标榜为“现代自由”的人和社会。
远离神的人,其意志的一贯特征是表里不一——说得更准确一点儿,他的意志处于分裂、杂乱的状况。他有无数个意愿,却无法协调。人若转脸离开神,他的思想和感觉就陷入一片混乱,而意志只好随着思想和感觉运转,原因上面已说过了。没有任何外力能对其拨乱反正。
p227
不过,这个混乱、复杂的状态,人可能觉察不到或不肯承认。乍想之下,意志好像很简单。比如,我们决定到杂货店买牛奶和面包;我们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决定讲出(或拒绝透露)事实真相。我们做决定或抉择,好像一阵风从面颊掠过那么轻易。但我们必须明白,那只是因为那些行动或事件都无物质性可言。“谁能辨别出灵魂中的黑暗?”诗人叶慈(W.B.Yeats)问道。用台灯或原珠笔打个比方,它们里面的零件不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经过更深入地思想之后,我们猛然发现,做选择或决定,原来一点也不简单。我们的理解、感觉和目的都介入其中,这些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及牵涉到的其他动机、行动和选择,都极其复杂。意志,是善恶交战之处。
当人与神疏离,混乱复杂的意志就会一面倒地倾向两面派的做法,意思不是指无伤大雅的双重性质,而是表里不一,想一套做一套。这就是欺诈。往往欺诈的对象就是自己。骄傲会一直把我们困在欲望和恐惧之中。我们不会放下欲望,相反,会随自己意愿而行,却掩饰这行动的意向,因为我们对已知的结果感到惧怕。也许因为骄傲的缘故,我们还会掩饰自己的惧怕,假装若无其事。
因此,由于意志的复杂一它既来得自然,也恰如其分—那些把自己当作神的人就陷入更深的欺诈,然后堕入黑暗之中,最后甚至不能了解自己,也不能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看一看那些小时候父母有上瘾行为、家庭生活支离破碎的人,就清楚地知道这种悲惨的状况了。但从某程度上说,每个人都处于这样的痛苦境况。
p228
存在主义者把人的诚挚形容为惯性的虚伪,这个说法恰恰准确地描述了偏离了神的意志,这句话强调意志的复杂本质,也很正确,对我们理解问题有帮助。意志的复杂本质原是美善的,是神赐予的。它是人的伟大价值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那些只信任自己,力图驾驭自己生活和自己世界的人,他们的心灵必定偏离神,充满欺诈和黑暗。正如我们早前引述过的经文:“人心比万物都诡诈,无法医治;谁能识透呢?”(耶17:9)对这问题,先知在下一节回答道:“我耶和华是察透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着各人的行为和各人所作的事应得的结果报应各人。”人心的表里不一虽是难以测度,神却已看得通透。
可悲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可以对所有身边的人投以信任票,相信他们在欲望或惧怕在心中浮现的时候,仍能够做出正确的事情。而和我们交往的人,常常在这般抉择的时刻盘算着如何欺骗我们。能够凭良心说没有受自己表里不一影响的人,也许是少之又少。也很少有人能坦白地说没试过要竭力克服自己和别人的诡诈与黑暗。
我们唯一的盼望,是相信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愿意进入我们表里不一的内心,使其归向他,只要我们真诚地邀请他进入我们的心中。他“比我们的心大,他知道一切”(约壹3:20,粗体为作者所加)。
p229
心灵(心/意志)正是神审视人、向人讲话的地方。神对人的外在表演兴趣不大。他回应人的内心,因为它最能够反映我们的本质,即我们定意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对神的回应,也只会发自内心。神尊重我们意志所占的中心地位,他定意不推翻我们的决定。他要在我们里面发掘敬虔的品格,也希望为我们培育它,以完成他为我们定下的永恒结局。
可是在另一方面,人的心只要稍微趋近神,神都洞察得到。圣经和无数人的生命都可以为此做见证。这也不分是不是敬虔人(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因为“大家同有一位主;他厚待所有求告他的人,因为“凡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罗10:12—13)。
许多人在彻底绝望的时候发出“无神论者的祷告”,就对神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祷告说:“神啊,如果你存在,求你拯救我的灵魂,假如我有灵魂的话。”当人除了神以外再没有别的盼望,当他从心灵深处发出这真诚的呼喊,神就倾听他的心声,回答他的恳求,神绝不令人失望。神好像是在每个人的心里装置了心灵鉴察器。人向神发出呼求,以神为神,不再求助于自己或其他人,神就赐给他“从上而来的生命”。
事实上,神一直在寻找“用心灵按真理”敬拜他的人。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指的是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赞美神、敬重神,专心致志地服事他,以他为至高者。这样的人不会向神隐瞒任何事情,凡事都彻底倚靠他。神主动寻找这样的人,不论他们是谁——甚至包括那被人唾弃、曾有六个丈夫的撒玛利亚女人,她自惭形秽,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时分才敢到井旁打水,以免和别人接触(约4:6)。圣经说,神是灵,没有一件事瞒得过他。所以,敬拜他的必须用心灵按真理来敬拜(约4:23—24)。在人的心灵层面,没有东西能隐藏起来。要说谎言,也是身体发出的言语。
p230
要被神触及,不需要用什么花巧的方法或关于神的信息。薛华夫人讲过一个故事。在中国偏远山区住着一个傈僳族人,他心里渴想着一位神,但他不知道。有一天,他在一条山路上捡到一张傈僳族教理问答的残页,他读出来:
“除了上帝,还有别的神吗?”
“没有,只有上帝是神。”
“我们可以拜偶像吗?”
“不可以……”
其他的都被撕掉了。
他回家后,拆掉了家里的神龛。他的女儿随即大病一场,邻居嘲笑他惹怒了鬼神。这人心想,要是有一位真神,说不定可以向他呼求吧。他对祈祷的事一窍不通,爬上了邻近一座最高的山峰(大约四百米高),高声呼喊:“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在这儿,如果你就是我要拜的那个上帝,求你治好我女儿。”
p231
他花了不少时间才走下山,刚回到家,就发现女儿已完全康复了,根本不需要调息休养。在他祈祷的时候,女儿就康复过来了。那人成了出色的传道者,把福音传遍了当地。薛华夫人评道:“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我猜我们要用几千几万年才收集得完。”因为寻找人的神一直在“鉴察”人的心。
把心灵完全交给神、全心全意地信靠他、以他为盼望的人,“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他必以大能扶助他们”(代下16: 9)。“耶和华的眼睛看顾义人,他的耳朵垂听他们的呼求”(诗34: 15)。心灵还未发展成熟的小孩子,神特别看顾他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常看见我天父的面”(太18: 10)。既知道小孩子在这世上会受到这样的待遇,人怎能不把这个确据告诉他们呢?耶稣向我们保证,小孩子必定得到神的照顾,不管我们觉得怎样。
我们在逐渐成长,学习遵从神意志的过程中,有几个要点必须注意。首先是降服,就是把意志交给神,在一切事情上服从他的至高权柄。也许我们是不情不愿。我们理智上知道他有至高的权柄,实际上也遵从他的权柄而行,但我们还是不喜欢,心里头还有些抗拒。
我们也许没有能力遵行神的意志,但我们愿意有遵行他意志的意向。即使如此,我们对人生、对神还会有许多怨言,常要发牢骚。慕安德烈说:“我们觉得基督徒的生活过得很困苦,因为我们一面寻求神的祝福,一面随从自己的意志而行。我们就是喜欢随自己的意思过基督徒生活。”
p232
不过,这毕竟算是重大的进步了。作为人性的中枢,心(或心灵)现在愿意把神当作神,虽然盼望还很微弱,热诚也严重不足。也许,人这样的意愿是被迫的。可是,正因为对神的意志缺乏最起码的接受,许多人就无法明白耶稣的真理(约 7:17)。这些人不愿意遵行神的意志,所以神没有开通他们的心窍,他们也就没法遵行神的意志。他们被撇下来,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其实这也是他们想望的。他们当然会责怪神没有赐下更多亮光,却不愿意跟随已有的亮光而行。
然而,那些向神的意志降服的人,如果让恩典和智慧在生命中夸胜,他们就能放下自己。那就是彻底的降服。在他心里,再没有一寸地方拦阻神的意志。而最常看到的是,这样的人在生活的每个境况中都能降服于神,不单是降服于神的真理和他对人类定下的明确意志(诫命),即如圣经清楚写明的。我们遭遇到的某些事,也许很明显不是出于神的意愿或由他做成的。例如:痛失亲人、健康骤变、错失机会,或是别人犯罪,严重伤害了我们。但他毕竟容许这样的事发生了,否则这些事不会发生。所以,虽然我们会经历痛苦和折磨,但不必抱怨“好人没好报”。虽然神没有导致这些事发生,但我们相信这些事都在他的计划之中,为了使爱他、按他的目的而活的人得益处(罗8:28)。愿意活在神怀中的人,不会遇上不可弥补的伤害。这是多么奇妙的事实!
p233
因此,老一辈的基督徒作家常说,我们得着了尊贵的特权,即使我们在软弱和痛苦中颤抖,也能够“亲吻那击打我们的杖杆”。这是灵命转化过程中多么重要的一课!我们不再焦躁难安,自忖:“神会成全我的心愿吗?”我们虽受痛苦,但不会变得苦毒;我们或会失望,但不会变得麻木不仁。丁尼生(Tennyson)如此描绘这样的人:
……是故洞悉未来岁月,
损失之中有得益,
擦干眼泪,穿越时间,
去收取眼泪的报酬。
人除了向神彻底降服,还会满足于神的意志:不但满足于他的本质和他所命定的万事万物,也满足于我们的一切际遇。在迈向完全顺从神的意志的这个阶段,感恩和喜乐成了我们生活的基调。如今我们得了确据,深深知道不论境况如何神已经赐福给我们,而且一直会赐福给我们!我们向神降服,不再是拖拖拉拉、步履蹒跚,慢吞吞的陋习和我们沾不上边。在这个阶段,我们也会把表里不一看作是愚昧的行径,凡是理智健全的人都不会干这傻事。不会再说怨言、再发牢骚了(腓2:14—15)——不用煞费苦心地去抗拒或消除怨言,而是根本不曾想起它。常常喜乐是再正常和恰当不过的表现。
p234
但我们还没进到完全的地步!我们不仅满足于神,还要充满智慧、积极主动地在这世上参与服事,好让神的意志实现。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自担当重要的角色,参演一场精彩的永恒戏剧。无论外来的境遇看来有多悲惨,我们都欣然面对,为了美善而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我们所凭恃的力量,不是来自我们自己。我们“因这一位耶稣基督在生命中掌权了”(罗5:17),期待着在永恒中与神一同做王,直到万世万代(启22:5)。我们靠着神的力量,用行动去实践他的意志。我们力量的源头不是自己微弱的意志力。我们几乎觉察不到意志力的运用,虽然在每一件事情上我们都把它完全用在实践神的计划。我们积极投身在这场动力澎湃的神圣戏剧中,浑然忘我。因此,我们不是苦苦挣扎、抗拒罪恶,刚好相反,我们是致力于要在周遭环境中缔造公义。这就是“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的真正意义。人最坚强的意志,总是向神的意志降服,并且靠着它行事为人。
迈向完全顺服,使我们的意志服从于神的意志,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恐怕是今生都不能完成的过程。但这并不重要。这是一个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的过程,要靠着那在我们里面运行的大能,做耶稣基督的门徒。也许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到,如上面所说向神的意志降服究竟是怎样一回事,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能照着运行在我们里面的大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弗 3:20;比较赛 64:4)。我们只需尽自己所能开始这进程。
p235
当我们踏上顺服的道路,要把意志交给神,就会发现自己堕落的品格非要认真地对付不可。这个品格会盘踞在我们习以为常、“自动化”的思想和感觉方式中,塑造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社交世界,渗透进我们的身体和身体的反应,甚至沉入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当中。从第 49页的图可以看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全是人性中各个元素产生的结果。品格若是堕落,人性中的各个元素通常不会与重生的心灵或意志的真正意向和谐一致。堕落的品格实际上鼓动着人性之中的每个成分去对抗神。
我们内里的状况,最好用纠葛不清来形容。与此相反,我们必须追求达致的状况是一心一意,在每一件事情上都遵行神的意志,不让其他的事情分心。
斯塔德(C.T.Studd)在刚果宣教时,曾推行一次“不管好歹运动” (DCD Campaign)。当时有些同工甚感苦恼。所谓“不管好歹”,就是对一切事情都毫不介意,只在乎基督。他用骷髅标志做徽章,戴在外套和帽子上,贴在房屋和用具上。“他的用意就是要提醒自己和宣教队员,对任何别的事物(甚至包括家人和朋友)的关心,不应该先于关心基督。不能容许任何事物分散注意力或与这志向产生冲突。人的一切想望若稍逊于此,都必须治死(因此会有这可怕的徽章)。”8有些人当然会觉得这里用词不当,他们对用词的关注,多于全心关注基督。
p236
在这堕落的世界,很少有人能有专注的意志,甚至是专注于恶事的意志。叶慈说过:“最善良的人性缺乏全备的信念,最坏的人洋溢着强烈感情。”但事实上即使“最坏的人”也绝少有强烈的感情(幸好如此!)。不过,这世界上总会有“希特勒”。坏人若是真的够专注,就能攫取巨大的权力,因为好人和坏人都一样,大体上说都只是随波逐流,漫无目标地度过一生。
我们里头的 CEO(首席执行官)把位置让给了人性中的其他成分,结果是处处受到牵制。在今天的文化中,人通常是由感觉决定去向;至于意志,如果人还注意到它的话,也只是顺从感觉,或是在感觉的操纵下显得无可奈何。心思的认知力已遭洗劫,要靠产生或借用适当的“洞见”来把它合理化,通常会向周遭的文化让步。
休谟(David Hume)在18世纪宣称:“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这句话预示了未来,也就是现今的世界,我们这世界的存在受他影响甚大:这是个永远漂泊无定的世界,人活在其中,意志免不了被操控,纠结难分。
克尔凯郭尔(Kierkeggard)曾说:“心灵纯洁,就是志于一事。”要进入这种安息的专注状态,让人性中的每一层面都惯常地安顿于这个状态,先要展开一场激战。神以他的恩典和智慧呼召我们,要“脱下各样的拖累,和容易缠住我们的罪,以坚忍的心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专一注视耶稣”(来 12:1—2),以耶稣一心遵行神的意志、至死不渝为榜样。
保罗提醒提摩太:“当兵的人不让世务缠身,为要使那招兵的人欢喜”(提后 2:4)。耶稣说,亲爱的马大“为许多事操心忙碌”,但真正需要做的不多,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了那上好的分,是不能从她夺去的”(路10: 41-42)。保罗自己也做见证说,他只有一件事,就是“向着目标竭力追求,为要得着神在基督耶稣里召我往上去得的奖赏”(腓 3:13—14)。
p237
我们的缠累主要是来自欲念——实在地说,不单是欲念本身,而是欲念对我们的掣肘和它造成的混乱。人受试探犯罪,都是源于欲念(即私欲,雅1: 14-15)。我们把心思放在许多事情上,有些是反常的、邪恶的,这些事情又全都互相冲突。我们讨论《雅各书》4: 1-3的时候,已谈过这个问题,在这里也许还要补充一点:习惯性地随从欲念行事,就越发强化欲念对我们的钳制力。在意志的范畴里有一股力量,很像物理范畴的惯性力。做一贯做的事,比起做没有做过的事容易,特别是比起做相反的事来得容易。人一般会继续做一贯做的事情;做得越多,就越会继续做。这就是灵性的惯性力。
意志会服从欲念。欲念依仗着它的庞大威力,把我们扔进类似催眠状态里,好让欲念得到满足-—往往是透过可怕的行为来得到满足。而且,一旦意志成为欲念的奴隶,它接着也会奴役心思。为了合法地满足欲念,意志会争取悟 性的支持,来把欲念合理化,常常还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借口,甚至达到选择性错乱的程度。当然,当事人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他们已被自己的邪恶欲念催眠。
p238
这就是意志受欲念缠累的可能结果或已经出现的结果。新闻媒体常把这些事例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要了解自己眼睛所见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否则当有人问:“人怎能做这些事?”我们也会同样茫然无绪。我们要明白,日常生活之中——也许是基督徒生活之中——感官刺激较小的缠累,正妨碍了善意的人跟从基督,达至灵命转化的深度和高度。
要摆脱缠累,我们切实可行的首要目标是必须克服表里不一。要克服它就必须保持觉醒,正视它,采取适当措施去除掉这恶习。在这一切事情上,圣经中关于神的意志的明确教导,就是参照点。耶稣说:“那领受我的命令,并且遵守的,就是爱我的。”(约14:21)人若打算遵行神的意志,即以神的意志为自己的意愿,就应当以神明确表达的意志为起点。我们不必知道他所有的吩咐,虽然新约也说过,神的命令不如人所想象的那么难解(罗13:8-10)。我们可以从已经知道的开始实践。让我们立定心志去做。这样,我们很快就能在灵命转化上进深,对于神对我们的意志也会有足够的认识。
举个例子,谁不知道神的意志是要我们除掉狡诈和怨怼?那么,让我们立志,决不要欺骗人,也决不要说出伤人的话、做出害人的事。让我们决意从今天起,从现在开始,绝不做出这样的事。你或许会觉得,在遵行神的意志上,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事实是,说谎和怨恨都是根本上的罪,有可能而且实际上会滋生出许多其他的罪来。如果你除去谎言和仇怨,在个人或社会层面的邪恶架构就会被大大削弱。从家庭纷争、感情破裂到国际冲突,人性景观在每一方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转变。
p239
当然,开始执行决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可不是简单的任务。我们会发现,欺诈和怨恨在人性的每一层面对我们的钳制有多么强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惯常的行动,可能还有不受我们知觉和悟性控制的其他力量,都会影响我们作抉择,这些因素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其影响力也大得多。
灵命塑造不是单靠改变意志就行,这个事实我们要一再强调。意志当然是很重要的,但要实践灵命塑造,也需要其他人性层面的转化。我们发现,单凭个人意向或意志力,并不足以带来我们心目中所想望的改变,也不能够让我们摆脱欺诈和怨恨。不过,我们仍需定意,并且真诚地作出努力,才能得到所需要的帮助。
属灵操练,例如独处(长时间单独与神共处)、禁食(学习不受食物的羁绊,体会神如何直接喂养我们)、敬拜(赞美神,参看第六章的讨论)、服事(只为别人的好处着想,不为自己筹算),有一个重大的作用,就是让潜藏在我们意志和品格底下的欺诈和怨恨浮现出来,然后加以对付。这些属灵操练给神留下了空间,让圣道和圣灵在我们里面工作,又让我们能认识那些破坏性的感觉,照着这些感觉的本来面目来对付它:它们原是出于我们的意志,不是出自神的意志。这些破坏性的感觉通常是隐藏在标准的行为习惯、惯常的环境、习以为常的矫饰背后,又借着惯常的自欺和合理化,一层层地掩藏起来。常见的情形是,感觉束缚了意志,意志又劫持了心思,强迫它隐瞒现实或将其合理化。拒绝满足自己的欲念,你的心思才会真正向你说话,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心思多么诡秘和无耻。这是我从经验中体会到的。
p240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原来自以为义、论断他人,但是当我们操练独处和服事时,我们就发觉原来那是奚落他人、高抬自己的做法。我们本来忙碌得无以复加,透过属灵操练,我们发现那是不信靠神,或是不愿让其他人一齐参与的表现。我们认识到,我们喜欢信口发表意见,原来那是因为蔑视别人的想法和主张,或只是想叫他们闭嘴而已。
要真正使意志向神降服,以神的国为一切行动的依归,拥有他的良善(太 6:33),不能一蹴即就。不过,若能立下清楚的意向和决定,加上适当的属灵操练,有神恩典的扶助,在我们失脚的时候光照我们,矫正我们,那也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我们若定睛注目耶稣,欺诈、缠累、恶念就都能显露出来,被清除净尽,不再污染我们的意志。耶稣是我们信心的创始者和完成者,“他因为那摆在面前的喜乐,就忍受了十字架,轻看了羞辱,现在就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p241
那么,我们会失落自己吗?常有人说,以神的意志为我们的意志,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意志。这说法不对,事实绝非如此。人不可能没有意志,没有意志根本就不成为人。事实是,我们生平第一次有了健全的意志,不再与自己斗争,在神的引导之下,我们的意志能引导人性中的所有范畴彼此和谐共处。我们行善不再犹疑;如果行恶,却要和自己对抗。
在第二章里我们说,保持健康心灵的人,“有良好的准备和充分的能力,以善良正直的行为应付人生中一切的境况”。我们透过灵命转化,在现实生活当中从一定程度上学会使心灵保持良好,就经历到这是恩典的赐予,而不是在成长过程中靠自己努力挣扎所能赚取的。这是神所赐的,我们在他的赏赐中发现自己正像耶稣形容的,“为我牺牲生命的,必要得着生命”(太10:39)。
这不但是我们生平中第一次有了健全的意志,也在永恒的天国中确立了身份,能让我们把每一天的时光化为永恒,这永恒的国度就深植于我们的生命,以及身边无数人的生命当中。神的意志不再与我们的意志互不相容。神的意志是美好的,它是我们的生命和力量。我们从心里歌颂:
神的意志多么美好,
领我靠近你,直到我
在你里面消失于无形。
p242
我们作抉择的那一刻,总是受着当下思想和感觉的影响。既是如此,我们怎样为自己的品格负责?怎样可以定下明确的目标,着手改变我们的品格(当然,这有赖神的帮助)?
用你自己的话来形容“披戴基督”,即“脱去旧人,穿上新人”(西3:9-10),是什么意思?
人的意志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行我素如何造成意志的分裂,更使意志变得模糊,无法保持诚挚?
失丧之人的意志处于怎样的状况?
人若把自己当作神,欺诈、诡计、黑暗如何临到他身上?7. 神主动寻求哪种人?
8.为什么顺从神意志的人,能活出戏剧性人生?
“亲吻刑杖”,这是你和我应该承受的吗?
你对斯塔德的“不管好歹运动”有什么看法?这运动可以在你的教会推行吗?
11.你有没有亲眼看见生命受欲念缠累所造成的结果?
13,属灵操练能够重新培养意志、改造品格。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14.“在神的意志里消失于无形”,对你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魏乐德(1935-2013),著名学者,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已经出版的著作超过三十部,他的《心灵的重塑》在 2003 年被《今日基督教》杂志评为最佳信仰类年度好书(Christianity Today’s 2003 BookAward for books on Spirituality) 和 逻各斯书店协会基督徒生活类年度好书(The Association of Logos Bookstores’2003 Book Award for books on ChristianLiving)。
鸣 谢 /1
序 /3
第1章 灵命塑造导言 /17
第2章 心灵与人的生命体系 /31
第3章 灵魂的堕落与本性的邪恶 /61
第4章 灵魂的复原与本性的良善 /89
第5章 灵命改变 /111
第6章 心思的转化(一) /141
第7章 心思的转化(二) /179
第8章 意志(心/心灵)与品格的转化 /217
第9章 身体的转化 /243
第10章 交际层面的转化 /273
第11章 灵魂的转化 /305
第12章 光明的儿女与世界之光 /333
第13章 地方教会的灵命塑造 /359
跋 /391
注释 /397
关于人的品格和人如何能变成耶稣基督的样式,没有人能像魏乐德那样,进行了那么细致的思索。我竭力向大家推荐《心灵的重塑》。我教导的时候,人们也许会来听听;但轮到魏乐德教导,大家可都带着录音机来,我们都这么做。 ——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这本有关属灵生命的现代大作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于那些厌倦了各种属灵配方和陈词滥调的人,对于那些被我们失败的转化方式搞得焦头烂额的人,魏乐德关于心灵的更新的阐释像一股清流,切实有效且及时恰当。 —— 葛尼斯(Os Guinness)
每个人都在属灵上被塑造。魏乐德在这本书里对我讲了两点:美好的灵命塑造在乎圣灵,灵命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这样,在心灵效法基督的道路上,我们才能够一直走下去。这场内心的革命已经开始了,魏乐德的这部作品会一直将它推动下去。 —— 莱瑞·克莱布(Larry Crabb)
《心灵的重塑》出自一位最有见识的属灵导师之手,每位深切关注基督门徒生命的人都要阅读。本书基于对人的深入且清晰易懂的分析,对门徒培训的洞见和引导跃然纸上。 —— J.P.莫兰德(J.P.Moreland)
《心灵的重塑》中对人的阐述合乎圣经,颇有见地。魏乐德对身体、灵魂、心灵和头脑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的解释发人深思。他还进一步向读者显明如何处理其中的冲突。本书的信息充满盼望,是真正的内心的塑造。 —— 吉姆·彼得森( Jim Petersen )
《心灵的重塑》是魏乐德在实践方面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了。他在解释人的各个方面如何搭配协同转变成基督的样式的同时,也吸引我们进入神国度的生命中。 ——扬·约翰逊( Jan Johnson)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