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美]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著
周天和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20-07。
·正文约13400字;
·编录:杨原平
简单乃自由,城府为桎梏。简单能带来喜乐与平衡,城府能带来焦虑与恐怖。《传道书》的作者评论说:“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 29)由于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体验过神借着简朴给我们所带来的释放。(p155)
p155
当真正有了内在的简朴,我们整个外貌都会变得更直率、更自然。这种真正的简朴……使我们感受到某种开朗、温柔、天真、欢乐和宁静。当我们用清亮的眼睛接近它,并继续不断地观看它,就会发现它实在可爱。这种简朴何等令人愉悦!谁会将它赐给我?我愿为它舍弃一切。它乃是福音的明珠。
——芬乃伦
简单乃自由,城府为桎梏。简单能带来喜乐与平衡,城府能带来焦虑与恐怖。《传道书》的作者评论说:“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 29)由于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曾体验过神借着简朴给我们所带来的释放,因此我们愿意再一次共同吟唱那一首古老的震颤派(Shaker)诗歌:
单纯自由是礼物,
是从天而降的祝福;
是人所向往的归宿,
是在爱与喜乐的山谷。
真实的单纯出于主,
不以屈膝顺服为羞辱;
改变改变,甘心是福,
回转回转,回到本初。
p156
基督徒操练的简朴,是基于对内在事实的认知,又作用于外在的生活表现。在简朴的问题里,内在事实和外在生活都十分重要。假如我们以为只要有内在事实,而不必对外在生活做出深刻的改变,就是自欺。同时,如果我们企图安排一种外在的简朴生活方式,却缺乏对内在事实的领悟,则会引出致命的律法主义。
简朴从内心的专注和统一开始。它需要活出托马斯·凯利所说的“属神的中心”(The Divine Center)。克尔凯郭尔写过一本《清心志于一事》( 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这个意味深长的书名,足以表明他对基督徒简朴的精义有极深的领悟。
经验到这一内在变化,我们的外在生活便能得到释放。说话会变得真诚,对身份和地位的贪婪将会消失,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身份和地位。我们不再追求富裕奢华,不是因为我们付不起,乃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原则在何处。我们开始能拿出东西与人分享,甚至会收获到李察·柏德(Richard E. Byrd)那样的经验。在荒凉的极地独自停留了好几个月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渐渐懂得……一个人即使没有大量的东西,也能活得深刻而富有意义。”
p157
现代的文化缺少对内在事实的认识,也缺少外在的简朴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在现代世界中生活,会被它破碎的、片断的特征所影响,它们彼此矛盾,相互冲突,如迷宫一般困住我们。有时我们深思熟虑后作了决定,但再过一刻,又因担心别人会怎样想而改变了主意。我们缺乏坚定或专注的立场,去把控自己的生活方向。
由于缺少一种属神的中心,我们对安全感的渴求,催促我们疯狂地依附于物质。我们必须清楚了解,现代社会贪求富裕的欲望是一种心理疾病。之所以有这毛病,是因为它与事实完全脱节了。我们渴望得着那些自己既不需要、也不享受的东西,“我们渴望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目的是展示给我们不喜欢的人看。”商业社会设计的更新换代的理念,影响了我们的心理。把一套衣服穿到不能穿,把一部车子用到不能用,我们会觉得不好意思。大众传播的各种宣传都叫我们深信,赶不上时髦便是赶不上实际。如今应该是我们醒悟过来的时候,叫我们看出一项事实,就是效法一个病态的社会,便等于自己有病。除非我们看出,我们的文化在这一点上是多么不平衡,否则我们便不能对付我们里面这种崇拜“玛门”的精神,也不会羡慕基督徒的简朴。
这种病态心理甚至渗透到我们的“当代神话”。现代的英雄故事,是一个男孩经过奋斗,从清贫变成有钱,而不是有钱的男孩甘愿变为清贫(我们很难想象女孩子也会变成那样)。我们把人心不足称为雄心壮志,把囤积居奇称为精明过人,把贪求财富称为勤勉工作。
p158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专门去过反现代文化的生活,不算是一种进步。那只是表面上的改变,并未严肃地对付一个消费社会的基本问题。由于反文化的运动往往缺少一个积极的中心,结果使它无可避免地纠缠于琐事。阿瑟·吉施(Arthur Gish)曾说:“反文化运动中的许多东西都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旧的病态社会中最恶劣的特质。彻底的改革不是免费吸毒、自由性交及任意堕胎……那伪装的自由主义者的色情主义、性虐狂的特色以及许多地下出版物所登载的性广告,都是旧秩序的部分变态以及死亡的表现。”
我们需要勇敢而清楚地讲明那种新的、更加合乎人性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对现代的病态心理提出抗议,不同意它以人生产或赚得多少来评定某人的价值。我们必须尝试用大胆的、新的变通方法,去代替目前致死的制度。简朴的属灵操练并非一个已逝的梦,而是历史上一再重新出现的异象。今天的我们仍旧能够重新掌握它,也必须重新掌握它。
在未曾试行塑造基督教的简朴观之前,必须打破一种流行的看法,即认为圣经对经济问题没有明确表态。许多时候人们觉得,我们对财富的态度是个人的事。人们说,圣经在这方面的教训,完全在乎个别经文的解释。我们企图说服自己,耶稣对实际的经济问题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P159
任何认真地阅读圣经的人都不能证明这样的见解。圣经禁止剥削穷人以及聚敛财富的命令,乃是清楚和直接的。圣经几乎挑战了现今社会的每一项经济价值观。比方说,旧约就曾反对一般流行的看法,即人对私有财产有着绝对权利的观念。圣经说,全地是属神的,因此人不能永远占有(利 25:23)。旧约有关禧年的律法规定,到了禧年的时候,所有土地都当归还原主。事实上,圣经宣告说,财富本身属于神,而禧年的一个目的是要定期把财富重新分配。这种激烈的经济见解,简直是对现代一切信念和习惯的当面批判。以色列人如果忠实地遵行有关禧年的命令,那么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长期问题,早就得到妥善处理了。
圣经不断严厉地批判奴隶制度的内在精神,因为那种精神正是崇拜财富所带来的。“若财宝加增,不要放在心上。”(诗62:10)十诫的第十诫反对的是贪婪,即那种内在想要“得着”的欲望,就是这种欲望导致了偷窃与欺压。聪明的先贤们都知道“倚仗自己财物的,必跌倒”(箴11: 28)。
*一般认为,亚兰语是被掳时代之后的以色列人所用的通行语言,是耶稣时代的日常用语。——编注
p160
他劝告那位富有的少年官,若想要神的国,他不单要有一种内在的、与他的财富分隔的态度,并且要实际上放弃他的财富(太 19:16—22)。他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 12:15)他劝导那群来寻求神的人:“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路12:33)他讲了一个比喻:一个富有的农夫,他的人生都用来囤积粮食——耶稣称他为“无知的人”(路12:16-21)。他说,我们果真要神的国,就必须像一位搜寻上好珍珠的商人,愿意变卖一切所有的去得到它(太13:45—46)。他号召所有想要跟从他的人,过一种对财宝毫无牵挂的快乐生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路6: 30)
耶稣对经济问题所发的言论,比对任何社会问题所发的言论更多。假如在当时比较简单的社会中,我们的主对财富在灵性上的危险都如此强调,那么生活在一个极其富裕的文化中,我们对经济问题岂不更应当认真注意吗?
p161
新约书信也表达了同样的关注。保罗说:“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前6:9)作监督的要“不贪财”(提前 3:3),作执事的要“不贪不义之财”(提前3:8)。《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告说:“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来13:5)雅各把杀人和战争归咎于贪图财富:“你们要抓要取,得不到就杀人;你们要贪要婪,得不到手就争就斗。”(雅4: 1-2,现代中文译本)保罗称贪婪等于拜偶像,并且吩咐哥林多教会要严惩任何贪婪的人(弗5:5;林前5:11)。他把贪婪与行淫和勒索相提并论,并且宣布说,行这样的事,过这种生活的人,不能承受神的国。保罗劝勉富足的人不要倚靠他的财富,乃要倚靠神,并且要慷慨地与人分享(提前6:17-19)。
说了上面的话,我必须迅速补充一句,神的旨意是要我们拥有足够的物质供应。今天我们面临粮食短缺的困境,同时也面临另一种困境,即人心对物质的倚赖。被迫的贫穷是邪恶的,应该弃绝。圣经也没有宽容禁欲主义。圣经一贯地并且有力地宣告说,受造物是好的,要去享受。禁欲主义不合乎圣经教导,因为它将世界硬分为好的属灵世界和邪恶的物质世界,认为得救在乎尽可能少去关注存在的物质世界。
禁欲与简朴是互相矛盾的。这两者之间在实践方面偶然会有表面类似之处,但切不可因此模糊它们之间的根本分别。禁欲主义弃绝财产,简朴则对财产采取适宜的看法;禁欲主义无处容纳“流奶与蜜之地”,简朴则因这从神手中而来的仁慈供应而高兴快乐;禁欲主义需要把人降卑才能找到满足,简朴则无论处卑贱、处丰富都觉满足(腓4:12)。
p162
简朴乃是唯一足以重新引导我们生命的东西,叫我们可以真正欢喜享受财富,而不至于让它毁灭我们。如果没有简朴,我们不是向目前这个邪恶世代的“玛门”精神降服,便是会跌进反基督教的律法主义式的禁欲之中。这两者都导致偶像崇拜,都是灵性的致命伤。
圣经中对神赐给他子民丰富的物质供应的描述比比皆是。“耶和华你神领你进入美地……你在那地不缺食物,一无所缺。”(申8:7-9)圣经中也有很多警告的经文,告诉我们如果不对这些物质保持正确的看法会是多么危险:“恐怕你心里说:‘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申8:17)
在这两者之间,简朴的灵性操练便给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观点。简朴释放我们,叫我们可以自由地去接纳神所赐的物品,作为一种礼物,不是叫我们自己存留,而是可以自由地与人分享。一旦认识到圣经对物质主义者和禁欲主义者同时给予严厉的指责,我们便作好预备,可以把注意力转到如何去形成一种基督徒对简朴的理解。
阿基米德(Archimedes)有一次宣告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在每种操练中,这样的一个支点都是重要的,就简朴而言尤其如此。在所有的操练中,简朴是最容易看得见的,因此也更容易败坏。多数基督徒对简朴的问题从未认真思想过,轻忽耶稣在这题目上所说的许多话。原因很简单,这操练直接向我们在一个富裕的生活方式中所保有的利益挑战。然而那些以认真的态度处理圣经关于简朴的教训的人,又往往严重地趋向律法主义的试探。在热心地尝试表达出耶稣有关经济的教训时,我们很容易把对这教训的表达方式当作教训本身。我们穿了朴素的衣服,买了简朴的房屋,便自夸把我们的选择是过简朴的生活。因着这种危险,我们更加需要找到如阿基米德所说的支点,并且把这支点明确地表达出来。
p163
在耶稣的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支点:“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25—33)
p164
简朴的中心乃是求神的国和他的义,然后一切所需要的东西,都会按其正当的次序来到。我们对耶稣在这一点上的明见,不能不钦佩得五体投地。每一件事的重点都在于“知其先后”,让首要的事居先。没有什么比神的国更重要,包括对简朴生活的渴求。
如果把简朴当作比追求神的国更重要的事,那么简朴就变为偶像崇拜。克尔凯郭尔对这段经文有着特别精辟的评论,他思考有哪一种努力可以去追求神的国呢?一个人是否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以便发挥他良好的影响力呢?他的回答是:不,我们必须先求神的国。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舍弃所有的金钱去供应穷人呢?答案又是:不,我们必须先求神的国。那么,也许我们要去把这真理向世人宣告,叫人先求神的国吧?再一次,答案是大声说:不,我们必须先求神的国。克尔凯郭尔总结说:“那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需要什么都不做。是的,在某种意义上当然是毫无所有,在神面前变为空无一物,学习保持沉默;在这沉默中找到起点,那便是,先求神的国……”
聚焦于神的国,会让我们生出对内在事实的把握。如果没有这内在的实质,我们会退化到律法主义的琐碎上。没有别的东西能作中心。想要脱离这种卑鄙竞争的愿望不能作为中心,世界财物的重新分配不能作为中心,对生态学的关怀不能作为中心。在简朴的属灵操练中,唯一能作中心的,就是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对一个人是如此,对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p165
一个人如果不先求神的国,便不是求神的国。尽管其他所有关怀都是值得的,但一旦它们成为我们努力的中心,就会变为偶像崇拜。以它们为中心,会无可避免地促使我们宣布说,我们某种特别的行动便是基督教的简朴。然而事实上,当我们真诚地把神的国放在首位,那么对生态学的关怀,对穷人的关怀,对财富的平均分配,以及许多其他事件都会予以适当的关注。
耶稣的中心信息很清楚,从焦虑中得到自由,乃是先求神国的内在证据之一。简朴的内在事实,包括一种对财产不挂心的喜乐生活。贪心和吝啬的人都不懂这种事实上的自由。它与财产丰富或者财产缺少都无关联。它是一种内在的信靠精神。一个人没有什么物质生活,但这个事实并不保证他活在简朴中。保罗教导我们说,贪财是万恶之根。而往往没有钱财的人最喜爱钱财。一个人可能外表有着简朴的生活作风,内心却充满焦虑。反过来说,财富也不会带来脱离焦虑的自由。正如克尔凯郭尔说的:“因为财富和丰盛虚伪地穿着羊皮到来,假装可以保证给我们安全感,让我们不再受焦虑的侵扰,然而它们本身正在成为焦虑的对象 它们向人保证不受焦虑的搅扰,正如让狼看守羊,向它们保证……不会受狼的侵害一样。”
从焦虑中得到自由,借着三种内在的态度表明出来:如果我们把自己所有的当作一种礼物去接受;如果我们把自己所有的交给神去保管;如果我们愿意与他人分享我们自己所有的。那时,我们便会享有从焦虑中得到释放的自由。这就是简朴的内在事实。然而,如果我们相信我们自己所有的是自己辛苦得来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所有的必须紧紧抓住;如果我们不肯与人分享我们所有的一切;那时我们便会在焦虑中过活。这样的人永不会知道简朴是什么,不管外表上如何假装过着“简朴的生活”。
p166
把我们所有的看作从神所领受的礼物,乃是简朴的第一个内在态度。我们作工,但我们晓得,并不是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我们所享有的一切。我们靠恩典生活,即使“日用饮食”也是如此。我们仰赖神去得到生活中最简单的元素:空气、水和阳光。我们所享有的,不是我们劳苦的果效,乃是神恩典的看顾。当我们受试探,认为我们所享有的乃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只需一点旱灾,或者一个小小的意外,便会再次向我们显明,其实我们在一切事上是多么需要彻底地仰赖主恩。
保管我们所有的东西,不是我们的事务,乃是神的事务,这是简朴的第二个内在态度。神能够保护我们所享有的。我们能够仰赖他。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把汽车钥匙拔出来、再也不用锁上车门和房门呢?当然不是。但我们晓得,真正保护房屋的,不是门上的锁。执行正常的预防措施乃是常识,但如果以为只有这些措施能保护我们和我们的东西,我们就会因焦虑而焦头烂额。因为根本没有万全的“防盗”办法。这样的事显然不限于财产,也包括名誉、职业之类的东西。简朴的意思是,有自由把这些事(和一切其他的事)交托在神手中。
p167
愿意把我们所有的东西与人分享,乃是简朴的第三个内在态度。如果我们的东西不肯与众人分享,它们便是偷来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发觉这些话那么难以接受,乃是由于我们对将来心怀恐惧。我们紧紧地抓住财富,不愿与人分享,因为我们为明天忧虑。不过,如果我们真正相信神是耶稣所说的那位神,便无须恐惧。我们看神是全能的创造主、我们慈爱的父时,便能与人分享,因为晓得他会看顾我们。如果某人有需要,我们便有自由去帮助他们。同样,普通的常识会帮助我们决定与人分享的数量多少,并避免愚蠢。
当我们先求神的国的时候,这三种态度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明出来。把它们合在一起,便能理解耶稣所说的“不要忧虑”究竟是什么意思。它们构成基督教简朴的内在事实。我们敢肯定,当围绕这事实中心而生活时,过丰盛的生活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会加给我们了。
*令人伤心的是,许多时候,圣经试行把简朴的原则应用到某种文化上,但后人却把这些适用于某种文化的劝勉普世化,成为扼杀灵魂的律法。例如,彼得对他那个时代的人说: “你们不要以外面的辫头发、戴金饰、穿美衣为装饰” (彼前3: 3),有人因此就禁止基督徒辫头发和戴金戒指。
p168
想想你的衣服。多数的人都不需要更多的衣服。他们喜欢买衣服,不是因为需要添衣,乃是因为想赶时髦。搁置时髦,只买你所需要的衣服。穿衣服穿到破旧为止。停止用衣着去引人注意,而用你的生活去吸引人。如果符合你实际的情形,学习自行缝制衣服将是一种乐趣。为神的缘故(这话我是按字面意思说的),穿实际有用的衣服,而不是用衣物来装饰。约翰·卫斯理宣告说:“至于衣着方面……我买最耐穿的,而且一般来说,尽可能买最简朴的。家具方面,我只买必需的和便宜的。”‘
p169
请记住,一种癖好,就其本性而言,乃是你不能控制的东西。对一个真正的癖好,单靠意志力是不能把它击败的,你不能做一个决定便把它祛除。不过,你能够决定打开生命中的那一角,让神赦罪之恩和医治的能力临到你。你能决定,让爱你又懂得如何祷告的朋友与你站在一起、支持你。你能决定,一天又一天,安静倚靠神的介入和干预。
怎样去辨识一种癖好呢?很简单,你留心那不受拘束、不能抗拒的行动。我有一位学生朋友,他说有一天早上,当他到门外拿报纸时,发觉没有报纸。他惊惶失措,心想怎能没有报纸就开始一天的生活呢?然后他注意到,邻居的院子里有一份早报。他开始想办法悄悄进去偷报纸。他立即认识到,报纸已经成了他的一个真正的癖好。于是他冲进屋子,打电话给报馆办事处,取消了他的订阅。办事处的接待员一边填表,一边礼貌地询问:你为什么要取消订阅这份报纸呢?我的朋友冲口而出:“因为我对它上了瘾!”接待员不气馁地回答说:“你是要取消全部订阅,还是保留星期日那天的报纸呢?”听到这句话,我的朋友喊着说:“不,我要断绝毒瘾!”当然了,并非每个人都要取消订阅报纸,但对这个青年来说,这是一个重要行动。
p170
p171
通常,精巧的机器往往会对世界的能源作不必要的消耗。美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到百分之六,可是美国人所消耗的能源却占全球能源耗量约百分之三十三。在美国,单是空调所用的能源,便相当于整个中国所使用的能源。”仅是环境方面的责任,便应该使我们远远避开今天所出售的大多数精巧的机器。
广告企图说服我们,叫我们深信,由于最新的这种或那种产品有一个新特色(或新装饰?),因此我们必须把旧的卖掉去买新的。缝纫机有新的缝针,录音机有新的按钮,百科全书有新的索引,这一类的传播信息需要小心去审视。“新事物”往往只是一种方法,去引诱我们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也许那台冰箱在我们余下的年日中,会好好地供我们使用,虽然它没有自动制冰的功能,也没有豪华的外表。
p172
圣经中的这些话,不应该被解作某种普世性的律例,或是所有文化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奉行的。但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它们与现代社会毫无关系。在那些圣经的禁令背后,有许多个世纪所积累的智慧支持着(也许是从一些极其痛苦的经验中得来的)。当然,谨慎和简朴都要求我们在借贷以前要极度小心。
p173
简单的说话之所以那么困难,是因为我们极少以神为中心的生活,极少只回应属天的提示。我们时常担心别人会怎样想,或者有上百的其他动机去决定我们的“是”或“不是”,而并非顺服从神而来的催促。于是,如果有一种比较有吸引力的机会来到,我们便赶快反转自己的决定。可是如果我们的说话,是从内在的、属神的中心的指示而来,我们会发觉没有理由去把我们的“是”变成“不是”,又把我们的“不是”变成“是”。我们的话语只有一个来源,才会简朴。克尔凯郭尔写道:“如果你绝对顺服神,那么在你里头不会有暧昧不明的情形……你在神面前简朴无华……有一件事是撒但所有的诡谲以及试探的一切网罗都不能出其不意地突袭的,那就是简朴。”
p174
压迫行为时常都带有种族优越感、性别歧视和民族主义的色彩。一个人的肤色仍旧影响他在公司的地位。一个人来自哪一个民族或国家,仍旧影响他如何被理解。愿神今天兴起像约翰·伍尔曼那样的先知,号召我们,“不要贪图财富”,好叫我们能够“折断欺压之轭”。
*想要进一步全面了解基督教的简朴操练的读者,请参看我的《简朴生活真谛》(周天和译,南方出版社,2012 年)。
p175
简朴是开放,不扭捏,自自然然。它是精明、狡猾、口是心非的反面。
简朴就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并无隐秘的涵义。然而,简朴不等于“容易了解”。耶稣不是容易了解的,保罗也不是,然而他们两人说话的特色却是简朴。他们的意向不是要使人迷茫或受骗,而是要澄清和启发。
*这几句话引自阿尔伯特·戴(Albert Day)的著作Discipline and Discovery。
人的自我,大声地要求别人的注意,要求受人赞赏,要求自我认可。借着富有技巧的手法,它能让人感觉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富有,也更圣洁。它会千方百计使自己看来似乎属于知识阶级。在会议中,它会引证它从未读过的某著作,或者保持一种高深莫测的缄默,借以显示自己似乎比那班少受教育的人高明得多。
我们可用下列的问题面对自我的专横,向它挑战:
·我是否假冒专家,但事实上只是一个业余分子?
·我真的读过我所引用的书吗?
·我是否用浮夸的词语作为遮掩,去隐藏我真正的动机?
·我是否看上去很敬虔(或者很世俗,只要那能在人群中增添自己的身份),其实却表里不符?
·我是否喜欢用学位、头衔或荣誉,使人对自己有深刻的印象?
p176
简朴也能胜过外表的追求。由于害怕别人发现我们的真相,我们创造了一个人工的世界,虚张声势,穿金戴银,摩登时髦。我们造访美容专家、高级裁缝、时装设计师,借以塑造一个永久年轻的印象。我们购买衣裳、汽车、房子,超过自己的经济能力,疯狂地企图在人面前显得成功。
·我们要用下列的问题去反思对外表的追求:
·我是否在自己经济收入的范围内过活而心满意足?
·我的举止是否适合我的年龄?
·我有没有过度消费?
·我是否倚赖精巧的饰品,去给人制造深刻的印象?
·我的消费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有没有令我忘却关顾贫苦的责任?
最后,还有来自他人的辖制。只为了保证别人对自己有好的看法,我们会把自己置于多么可怖的操练中!我们多么迫切、诚恳、辛辛苦苦地制造好印象。我们不是使自己成为善良的人,而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使人认为我们是好人。高高兴兴地用下列的问题,去抗击来自他人的辖制:
p177
·我能容许一个对自己不利的批评存在,无须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吗?
·在重述事件时,我是否把故事略加润色,好叫自己显得稍为光彩呢?
·我是否常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我都试图把工作做到最好吗?
·我是否自由地接纳人们的赞赏,而无须用自觉的谦虚去表示自己的不配呢?
只有简朴才是自由。其他一切都被满怀野心的自我、借着外表求得的认可,以及对别人意见的介怀所辖制。芬乃伦宣告说:“简朴是心灵的一种正直,这种正直会防止自我意识,这样的简朴实在是伟大的宝藏!”
星期日:简朴是内心的专一(太6:19—24)
星期一:简朴作为信靠(太6:25—34)
星期二:简朴作为顺服(创15章)
星期三:简朴的慷概(利25:8—12)
星期四:言词的简朴(太5: 33-37;雅5: 12)
星期五:简朴与公义(摩5:11-15、24;路4:16—21)
星期六:脱离贪婪的束缚(路12:13-34)
p178
简朴生活方式有哪两方面?为什么这两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一段话尝试说明圣经有关财富的教训。
现代社会怎样看待禧年的观念?(利25:8—12)
我所提出的了解基督教的简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简朴的三种内在态度为何?在这三种态度中,你个人认为最难的是什么?
列出基督教的简朴之外在方式有什么大危险?我们为什么必须冒这个险?
控制外在的简朴十项原则中,哪一项对你最有帮助?其中有没有你认为不切实际的?
什么东西曾是你的癖好?
努力解决第九项原则所牵涉的问题(拒绝任何会导致压迫他人的事)。
列出下星期你能做的简化生活的一件事,并加以实行。
·Cooper, John C. Finding a Simpler Life. Philadelphia: UnitedChurch Press, 1974.
本书能帮助人们打下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过上真实的简朴生活。
·Cooper, John C. The Joy of the Plain Life. Nashville, Tenn.:Impact Books, 1981.
本书是对简朴生活的一次喜乐的颂赞。特别有帮助的部分是,在每一章的末尾都有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真人实例,来分享他们各自不同的实际生活经验。
·Edwards, Tilden. Living Simply through the Day. New York:Paulist Press, 1977.
本书以个人经历为引子,教给我们一些与日常的吃饭、玩乐、服事、睡觉有关的简单操练,帮助我们摆脱焦虑感盛行的社会文化氛围。
(下略9本书)
傅士德(1942-),美国著名作家,乔治·福克斯大学学士,富勒神学院教牧学博士和霍顿学院荣誉博士;曾任信友大学(Friends University)教授,创办并担任Renovaré机构主席达十七年;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属灵传统礼赞》《简朴生活真谛》和《偶像的挑战》等。
本书是关于生命操练的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操练模式,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问题以及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功底,使之成为当代杰出的生命转化导师。生命的洗练。
中文简体版编者说明/1
自序/5
导论:引入美好的生活 /17
1 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31
第一部分 内在的操练/53
2 默想的操练 /55
3 祷告的操练 /83
4 禁食的操练 /105
5 研究的操练 /129
第二部分 外在的操练/153
6 简朴的操练 /155
7 独处的操练 /183
8 顺服的操练 /205
9 服事的操练 /229
第三部分 团契的操练 /253
10 认罪的操练 /255
11 敬拜的操练 /277
12 引导的操练 /303
13庆祝的操练 /325
注/344
现代灵修作品推荐 /358
致谢 /366
庆祝本书出版二十五周年!/371
正文经文索引/380
正文主题索引/383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