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美]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著
周天和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20-07。
·正文约11700字;
·编录:杨原平
灵性操练之目的是使人完全改变。它的目标是用全新的、赐生命的思想习惯,去代替旧的破坏性的思想习惯。这种目的在研究的操练中可以看得最清楚。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获得改变之道是借着“心意更新”(罗12:2)。(p129)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我们得自由。”(约8:32)舒服的感受不能叫我们得自由,狂喜的经历不能叫我们得自由,内心因耶稣而兴奋也不能叫我们得自由。如果没有对真理的知识,我们不会有自由。(p130)
研究的进程与默想有别。默想是灵修性的,研究是分析性的。(p131)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一本书、一种遭遇和一桩事件等的实质有深刻的领悟。(p132)
研究包含四个步骤:(p132-134)
第一步:重复(repetition),使思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催生行动的改变;
第二步:专注(concentration),大脑的天然能力便提高了;
第三步:领悟(comprehension),领悟能让我们认识所研究的对象;
第四步:思考(reflection),思考则揭示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意义。
研究必须有谦卑的态度,而且促成谦卑。(p134)
对研究本质的有限认识,正是那么多人从阅读书籍中得到那么少帮助的原因所在。(p135)
读一本书时,有三条内在的法则和三条外在的法则,规范着我们的研究。(p135-137)
三条内在的法则:
1.了解这本书:这位作者说些什么?
2.解释这本书:作者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3.衡量这本书:作者对或不对?
三条外在的法则:
1.经验:是唯一能让我们和自己所读的内容产生连结和认识的方法。
2.别的书籍:许多时候,一些书籍需要与其他书籍连在一起读,才能明白其含义。
3.鲜活的讨论:零零碎碎的意思或含义,在一起探讨和辩论,以及作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时,便有好的见解出现。
我们要研究的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是圣经。(p137)
在研究圣经和以灵修为目的阅读圣经之间,有极大的分别。在研究圣经时,所关注的是解释:它的意思是什么?在灵修读经时,所关注的是圣经的应用:它对我们有何意义?(p137)
如果你遇到一位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传递生命,若是这样,你是幸运的。(p138)
最困难的问题不是寻找时间,乃是说服自己:这件事足够重要,必须找出时间去完成。(p138)
有组织的团体退修,几乎从来不把研究当作一件严肃的事去安排,因此你多半需要自行设计你的退修。
每天从头到尾读一次,一连读一个月。这种办法会比任何只读一次的办法,更能够把该书的结构印入你的脑海中。(p140)
不要被你没读过的书的数量吓倒。研究操练的钥匙不在于阅读许多书,乃在于去体验我们所阅读的。(p142)
受造秩序会教导我们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难看到的。研究自然的第一步,是存敬畏的心去观察。(p142)
与鲜花、树木以及在地上爬行的小动物交朋友。如果我们爱受造物,会从其中学得许多东西。(p143)
就连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能给我们带来深度的教育。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不断想要证明自己正确的冲动呢?因为骄傲和惧怕,也是担心自己的名誉受到威胁。
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应该是自己。我们应该了解什么东西控制着我们。(p144)
首先注意我们的文化把什么当“大事”,把什么当“小事”。让我们审查一种文化的价值——不是人们认为的价值,而是它实在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有什么是与福音相协调的,又有什么是与福音相抵触的?当代基督徒的先知式的洞见之一,就是能够觉察到我们所处的文化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并对它们作出准确而有价值的判断。(p145)
p129
单单研究人,获得的是没有灵魂的知识躯壳;单单研究书籍,获得的是没有血肉的知识之魂。看见,并且观察;阅读,并且反省,便是走在通往知识的正途上,但在探究别人的心时,切不可忽略自己的心。
——迦勒·柯尔顿(Caleb Colton)
灵性操练之目的是使人完全改变。它的目标是用全新的、赐生命的思想习惯,去代替旧的破坏性的思想习惯。这种目的在研究的操练中可以看得最清楚。使徒保罗告诉我们,我们获得改变之道是借着“心意更新”(罗12:2)。这个“心意更新”,是通过那些能够转换我们心意的内容而实现的。“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4:8)研究的操练乃是基本的工具,带领我们去“思念这些事”。所以我们应该高兴快乐,因为神不是让我们自行设计一些方法,而是赐下这种恩典的媒介,去改变我们的心灵。
p130
许多基督徒仍被恐惧和焦虑所束缚,只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地采用这种研究的操练。他们可能忠实地参加教会的敬拜聚会,诚挚地完成他们的宗教责任,然而仍旧没有改变。在此我不仅仅是指那些只按照宗教形式而行的人,乃是指那些真心诚意寻求敬拜顺服耶稣基督、以他为主宰、为师尊的人。他们可能欢喜歌唱,用心祷告,按照他们所知的去过顺服的生活,甚至见到了属神的异象和启示,然而他们生命的进程仍旧没有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采取神用以改变我们的一种关键方法:研究之操练。耶稣明确指出,对真理的知识会使我们得自由。“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我们得自由。”(约8:32)舒服的感受不能叫我们得自由,狂喜的经历不能叫我们得自由,内心因耶稣而兴奋也不能叫我们得自由。如果没有对真理的知识,我们不会有自由。
在人所尽力追求的每一领域中,这个原则都是真实的。在生物学和数学上是真实的,在婚姻以及其他人类关系中也是真实的。但它在有关灵性生活上特别真实。许多人由于对真理愚昧无知,以致在属灵的道路上受阻碍,感到混乱。更糟的是,许多人被假教训带进残酷的束缚中。“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太23:15)
因此,让我们学习灵性操练中“研究”这一项操练,认识并避免那些陷阱,以喜乐的心去实行,并体验它所带来的释放与自由。
p131
研究是一种特别的经验,在这经验中,我们借着仔细注意所研究的事物,从而让思想朝着某种固定的方向而前进。记住,我们的思维会沿袭一个次序,我们也会照着这个次序去思考那些让我们集中注意力的东西。也许我们研究的是一棵树或一本书,我们看它,触摸它。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习惯便受到树或书本身的法则所牵引。而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细心体会,反复参详,便会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
旧约教导说,要把律法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和城门上,又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申11:18)。这教导的目的,是引导人重复地、有规律地以固定的方式去思想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串念珠,或者一个祈祷轮(prayer wheel)也含有同样的目的。当然,新约以写在心中的律法代替写在门框上的律法,并且引导我们到永远与我们同在、居住在我们心中的教师耶稣那里。
我们必须再次强调,逐渐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将会与所研究的东西的规律达成一致。我们研究些什么,便决定我们会形成怎样的习惯。保罗催促我们把思想集中于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事上,原因即在于此。
研究的进程与默想有别。默想是灵修性的,研究是分析性的。默想会细腻地欣赏一个单词,研究则会仔细地予以分析。虽然默想与研究时常重叠,并且同时发生作用,可是它们构成两种不同的经验。研究提供一种客观的架构,在这架构中,默想能够继续不断地发生作用。
p132
在研究时,有两类“书”要研读:语言性的和非语言性的(verbal and nonverbal )。因此,书籍和讲座只构成研究范围的一半,而对自然世界的研究,以及更重要的,对各种社会事件和活动的观察研究,乃是基本的非语言的研究范围。
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一本书、一种遭遇和一桩事件等的实质有深刻的领悟。比方,一个人可能熟悉一个悲剧事件的经过和情形,可是从来没有领悟到其本质所在。可是如果一个人去仔细观察,并且对所发生的事加以反省,他会从中学到许多宝贵的教训。
研究包含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重复(repetition)。重复是一种学习方法,即把思想有规律地引导到一个特别的方向,这样逐渐地使思想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我们可能会对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嗤之以鼻,但也必须认识到它的力量。仅仅重复,即便不了解所重复的究竟是什么,也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单单借着重复就能够形成,之后便催生了行动的改变。因此,有很多灵修操练会强调有规律地重复温习神的作为。心理遗传学(psychocybernetics)背后的核心理论,就是训练一个人有规律地重复某些肯定和确认的话语(例如,我无条件地爱我自己)。甚至那人对所重复的东西是否相信也无关紧要,只要重复即可。人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受到训练,迟早会产生回应,然后就会修改自身的表现去配合这些肯定和确认。这个原理千百年前就为人所知,不过到最近才获得了科学的证实。
p133
这也是为什么电视节目的内容那么重要的原因。因为如果每晚的电视都在黄金时间播出谋杀案,这种重复本身便足以训练人的思想,演变成具备毁灭性的思想。
专注(concentration)是研究的第二个步骤。除了用重复的方法把主题印入脑中以外,假如再加上对所研究的事物专心,那么所学到的东西会大大增加。专心会把思想集中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研究的事物上。人的心思有难以置信的专注的本领。它持续不断地接受数以千计的刺激,把其中每一项都收藏在记忆库中,但同时又仅仅集中注意几件事。当我们怀着单纯的目的,集中注意力在要研究的对象时,大脑的天然能力便提高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视专注的文化中。每天所经历的,都是令人分心的事。比方说,许多人都会夜以继日地开着收音机做事。有些人会一边读书,一边看电视。多数人都发觉,想要一整天只专注于一件事,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挥霍精力的文化中,我们自己也是不被专注对待的对象。
当我们用重复把头脑瞄准一个固定方向,专注于所选的题目,而且理解了所研究的东西,便达到另一层面。那便是研究之操练的第三步:领悟(comprehension)。
p134
记得吗,耶稣提醒我们,叫我们得自由的,不光是真理而且包括对真理的晓得(约8:32)。这涉及到了真理的内容,理解的工作便聚焦于此。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重复地阅读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在忽然之间懂得了它的意思。这种“我找到了!”(eureka)的豁然贯通的经验,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成长和自由的境界里。它导致新的见识和洞察力,叫我们开始对事实有更真实的认识。
不过我们还需要另一步骤:思考(reflection)。领悟能让我们认识所研究的对象,思考则揭示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意义。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事件加以反省和再思,会引导我们认识这些事件的内在真相。思考引导我们从神的观点去看事情。在思考中,我们不仅会了解所研究的主题,也对自己有所了解。耶稣时常说,有些人有听不明的耳和看不见的眼。当我们思想所研究的事物之意义时,便以一种新的方法去听、去看一切的事。
我们很快便会明白,研究必须有谦卑的态度。除非我们对所研究的主题存着虚心的态度,否则便无所谓研究。我们必须接纳它已有的系统,必须以学生的身份上前,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驾临。研究不仅直接仰赖谦卑,而且促成谦卑。傲慢与受教的心是互不相容的。
大家都见过一些人,他们读过某些科目或者得到某一学位,便以不可一世的傲慢态度去炫耀学得的东西。我们为这样的人深感忧伤。他们不了解“研究”这种属灵的操练,误以为所积聚的见闻便是知识,把装腔作势的话语当作智慧。多么可悲!使徒约翰认为,永生就是认识神:“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即使稍微触及这一经验知识,也足以使我们非常谦卑了。
p135
打好了这样的根基以后,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把研究的操练实践出来。
当我们思考研究时,很自然地想到书籍或其他的著作。虽然像我前面说过的,这只是研究范围的一半,但书籍的确是最明显的、最重要的部分。
不幸的是,许多人似乎认为,研究一本书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无疑,这种肤浅的态度会造成许多不良的阅读习惯。研究一本书实在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像网球和打字一样,当你初学的时候,似乎有无数细节要熟练,而你在想,怎能同时把所有的事记在心中。不过,一旦练习纯熟以后,技巧变为你的第二本能,你就能够集中于网球游戏,或者所要打字的资料内容上。
研究一本书也是如此。研究乃是一种费力的艺术,包含错综复杂的细则。主要的困难是说服人,叫他们相信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去研究。多数的人都假定,只要自己认识书里的字,便晓得怎样研究。对研究本质的有限认识,正是那么多人从阅读书籍中得到那么少帮助的原因所在。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有三条内在的法则和三条外在的法则,规范着我们的研究*。从内在的法则而言,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三次分开来阅读,不过以后就可能同时并进。第一次阅读包含了解这本书:这位作者说些什么?第二次阅读包含解释这本书:作者所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三次阅读包含衡量这本书:作者对或不对?我们中多数的人都倾向于先作第三步的阅读,往往完全没有作第一和第二步的阅读。我们尚未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便对那本书作批判性的分析。我们尚未了解该书的意义,便判断它对或不对。写《传道书》的智者说,天下万物都有它的时间。对一本书作批判性分析的时间,应在仔细了解和解释那本书的内容之后。
*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在他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1940])中,对此问题有极详细的讨论。在“研究的操练”一章中,我从他那里获得不少启发。
p136
不过,研究的内在法则本身并不完整。要有效阅读,还需要外在的帮助,如经验、别的书籍以及鲜活的讨论。
经验是唯一能让我们和自己所读的内容产生连结和认识的方法。当我们自己曾经行过死荫的幽谷时,我们会用不同的眼光去阅读一本讲述悲剧的书。经过领悟和思考的经验,会启发我们的研究,也给我们的研究供应更多的知识。
别的书籍,可以包括字典、注解和别的解释性的著述,但更重要的是能够预见或预防问题的好书。也有许多时候,一些书籍需要与其他书籍连在一起读,才能明白其含义。比如,人们如果对旧约的作品没有根底,便会发觉极难了解新约的《罗马书》和《希伯来书》。除非读过美国早期的十三个州的州宪法和美国宪法,否则很难读懂《邦联党人文集》(The Federalist Papers)和《邦联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那些讨论人生最关键性问题的巨著,彼此之间有交互作用。我们不能孤立地把它们分开阅读。
p137
鲜活的讨论是指人们从事某一科目的特别研究时所引起的普通的交互作用。我和我的学生常会阅读柏拉图或圣奥古斯丁的著作,但从阅读中所得的,只有零零碎碎的意思或含义。可是当我们同在一起探讨和辩论,以及作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时,便有好的见解出现。这些真知灼见,如果没有这类的交换意见的活动,是永不会出现的。我们与作者有交互作用,彼此间有交互作用,新的创意便由此产生。
我们要研究的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是圣经。诗人询问说:“少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然后他回答自己的问题说:“是要遵行你的话。”并且加上一句话说:“我将你的话藏在心里,免得我得罪你。”(诗119:9,11)也许诗人所说的“话”是指律法(Torah)而言,不过历代的基督徒发现,这在他们对全部圣经的研究上也同样真实。“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请注意经文的意思:最终的目标不是为了教义的纯正(虽然这无疑也包含在内),乃是为了内在的改变。我们来到圣经面前,是来接受改变,不是搜集资料。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在研究圣经和以灵修为目的阅读圣经之间,有极大的分别。在研究圣经时,所关注的是解释:它的意思是什么?在灵修读经时,所关注的是圣经的应用:它对我们有何意义?人们常常匆忙掠过解释阶段,直接到达应用阶段:他们还不知道那段经文的意思,便想知道那段经文对他们有何意义!再者,在研究时,我们不是追求某种狂热的属灵经验;事实上,狂热的境界可能反而会成为一种拦阻。研究圣经中的某一卷书时,我们所要的乃是被作者的思想所控制。我们决意聆听他说些什么,不是我们想要他说什么。我们所要的是改变生命的真理,不是舒服的感受。我们愿意付上一天又一天毫无所获的代价,直到意义清楚为止。这种过程使我们的生命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p138
使徒彼得在“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的书信中提到一些东西是“难明白的”(彼后 3:15—16)。如果彼得都觉得如此,我们也当如此,并且愈发努力去研究。每天的灵修读经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但那不是研经。任何人如果只是寻求“今天所需要的从神而来的几句话”,他对研究的操练不会感兴趣。
一般的成人主日学实在过于浅显,而且灵修成分太重,对研究圣经帮助不多(当然也有例外,有些教会深信研经的重要,因而提供了严肃的圣经课程)。如果你住在一间神学院或者大学附近,可以旁听一些课程。特别是如果你遇到一位教师,不仅传授知识,也传递生命,若是这样,你是幸运的。不过,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甚至即使这样),你仍能做几件事去开始研究圣经。
我得到的一些最得益的研究经验,是借着为自己设计的私人退修而得来的。通常,它包含两天到三天的时间。你可能会马上提出抗议说,按照你的工作节奏,你不可能抽出那么多的时间。我想让你知道,我抽出那段时间并不比任何人更容易。每次的退修,我都要极力争取,在好几个星期以前就安排好我的工作日程。我曾将这个建议提供给不同的人,包括极繁忙的专业人士、工作时间很硬性的劳工、有好几个孩子的家庭主妇以及别的人,我发觉事实上他们都能找出一段私下的研究退修时间。依我看,最困难的问题不是寻找时间,乃是说服自己:这件事足够重要,必须找出时间去完成。
p139
圣经告诉我们,在多加奇妙地复活以后,彼得“在约帕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住了多日”(徒9:43)。当彼得在约帕逗留的时候,圣灵(采用视听教材)破除了彼得的种族歧视。假如彼得不在约帕停留几天,而是立即出发到各处讲道,把多加复活的事向人宣扬,那么会有什么事发生呢?他还会从圣灵得到那震撼人心的明见吗?“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10:34-35)我相信这一点:神渴望我们各人都有各种不同的“逗留”处所,好叫他在那儿能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教导我们。
对许多人而言,周末是个很好的尝试这种经验的时间。也有人能在一周中间安排一段时间。如果只可能抽出一天,星期天通常是最好的日子。
哪里是最好的地点?几乎随处都可以,只要离开自己的家便可。离开自己的住所,不仅使你不受电话的骚扰,放下家庭的责任,也使你预备一种学习的心态。汽车旅店很不错,乡下的仓房也很好。露营则比较不妥善,因为你会被生活的任务分心。多数退修中心都能供个人退修租用;天主教有一个久远的、鼓励个人退修的传统,往往会有带着适当设施的退修中心。
p140
有组织的团体退修,几乎从来不把研究当作一件严肃的事去安排,因此你多半需要自行设计你的退修。由于单独一人,你便必须小心自律,并且小心安排时间。如果你对这种事经验尚浅,那么不要做得过分,以致筋疲力尽。不过有了经验以后,你会希望每天都用十至十二小时好好地研究。
该研究什么呢?全看你的需要是什么。我不晓得你的需要,但我晓得今天基督徒的一个普遍的重大需要,即大量的读经。我们阅读圣经时,多数是零零碎碎、间歇无定的。我确实知道有一些学生,他们选读了圣经的课程,但从来没有好好地阅读所研究的整卷圣经。考虑选出圣经中一卷主要的经卷,如《创世记》或《耶利米书》,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注意该书的结构和文体。把所得的思想和印象记录下来。有时不妨把圣经的研究与一些伟大的古典灵修书籍的研究放在一起,这样的退修经验能够改变你的生命。
另一种研究圣经的方法是选取一卷较短的著作,如《以弗所书》或《约翰一书》,每天从头到尾读一次,一连读一个月。这种办法会比任何只读一次的办法,更能够把该书的结构印入你的脑海中。在阅读时,试着不带先入为主的理解,用期待的心情,借新的方法去聆听新的事情。把你所发现的写在日记中。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你一定希望利用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参考资料。
p141
除了研究圣经以外,不要忽略研究一些分享经验的基督教古典文学。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开始,然后阅读托马斯·肯培的《遵主圣范》。不要忽略劳伦斯所著的《操练与神同在》,再加上乌戈里尼(Brother Ugolino)所著的《灵花:圣法兰西斯的故事》。也许你想读一些有点分量的著作,可以读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在苦读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之前,先欣赏马丁·路德的《桌边谈话录》(Table Talks)。考虑阅读信仰日志的先驱作品,如《乔治·福克斯日记》,或者比较著名的《约翰·卫斯理日记》。仔细阅读劳威廉(William Law)所著的《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该书的措词带着那个时代的色彩。在二十世纪的作品中,可以读托马斯·凯利所著的《敬虔的证言》、朋霍费尔的《做门徒的代价》,以及C.S.路易斯(C.S Lewis)的《返璞归真》(Mere Christianity)。
这只是些样本。我还没有提到诺威奇的朱利安娜的《爱的启示》、圣方济沙雷的《入德之门》、伍尔曼的《约翰·伍尔曼日记》,以及其他许多书。我们也不要忽略许多研究其他学科的人所著的大量书籍。这些思想家中有不少对人类困境都有极不平凡的感悟。中国的老子和波斯的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莎士比亚和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塞万提斯(Cervantes)和但丁(Dante)、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二十世纪的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öld)。
p142
有一句提醒的话:不要被你没读过的书的数量吓倒。也许你对上面所列的书籍并未全部读过,然而却读过别的此处未曾提到的书籍。我之所以列出这些书籍,目的是鼓励你,叫你晓得有极多的文学作品可供选取,作为我们灵程的指引。许多人曾经走过同样的道路,并且留下记号。请记住,研究操练的钥匙不在于阅读许多书,乃在于去体验我们所阅读的。
这个研究范畴,很少有人认识到,但也许是最重要的:对事、对物、对行动的实质观察。最容易开始的地方是大自然。受造秩序会教导我们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难看到的。
以赛亚告诉我们:“……大山小山必在你们面前发声歌唱,田野的树木也都拍掌。”(赛55:12)如果我们愿意聆听,创造主所造的东西能向我们说话,并教导我们。就像马丁·布伯(Martin Buber)曾说的,有一位犹太拉比每天凌晨走到一个池边去学习“青蛙赞美神的歌声”。
研究大自然的第一步,是对自然事物加以注意。我们必须去看花鸟,必须仔细地观察它们,并以祷告的心去观察。法国作家纪德(André Gide)描述自己的经历时,提到有一次当他上课时,看见一只蛾从蛹中孵出来。他心中对这蜕变和复活充满惊奇、敬畏和喜乐。他十分兴奋地把这只蛾给他的教授看。那位教授用一种不高兴的语气回答说:“什么!你难道不知道蝴蝶也是从蛹里出来的吗?每一只蝴蝶都是从蛹里出来的,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纪德十分扫兴。他写道:“我当然懂自然历史,也许比他懂得更多……但就因为那是自然的事,难道就不奇妙了吗?多么可悲!从那日起,我开始不喜欢他,也厌恶上他的课。”有谁不会这样呢!纪德的教授只是收集了知识,但没有去研究。所以,研究自然的第一步,是存敬畏的心去观察。一片叶子也述说着秩序与变化,多姿与和谐。伊芙琳·恩德晓写道:“打起精神,像聚拢心思的操练所教的那样。然后……用一个明显的动作,带着爱意去触碰你周围的亿万生命中的一个……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从大山到昆虫,什么都行,带着端正的态度就好。”
p143
下一步骤是与鲜花、树木以及在地上爬行的小动物交朋友。好像童话中能和动物对话的杜立德医生(Dr. Doolittle)那样。当然,你们不能真正互相交谈……又或许你们能呢?有一种沟通是超乎言语之外的——动物,甚至植物,似乎对我们的友谊和热情都能回应。我晓得这一点,因为我曾经实验过,好些第一流的科学家也曾作过这样的实验,我们都发现了它的真实。也许那些关于圣法兰西斯的故事,比如说他驯服了古比奥的野狼、向鸟儿传道等并非牵强附会的事。至少我们能够确定这一点:如果我们爱受造物,会从其中学得许多东西。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劝告说:“爱神所造的一切,爱整片沙滩和其中的每一沙粒。爱每一片叶子,爱神发出的每一道光线。爱动物,爱植物,爱每一样东西。如果你爱每一样东西,就会察觉到它身上的神圣和奥妙。一旦察觉到,你每天都会对它认识更深。”
p144
当然,除了大自然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书”是我们应当研究的。就连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能给我们带来深度的教育。比如,可以注意一下我们平时说的话,有多少是用来为自己的行动辩护的?我们觉得,行动本身很难替我们说话,我们就去自我解释,自我证明,去说出自己的合理性。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不断想要证明自己正确的冲动呢?因为骄傲和惧怕,也是担心自己的名誉受到威胁。
这种特点在推销员、作家、牧师、教授身上特别容易看到,这一类型的职业都需要善于辞令。不过,如果我们把自己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我们将摆脱傲慢自大。最终我们就不会像那法利赛人一样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路18:11)
不论是在家中,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合,对你一天所遇到的普通关系加以注意。尤其是注意关系中那些试图掌控人的倾向。记住,你不是试图谴责或论断任何人,只是观察和学习。假如你果真发觉心中出现一种论断的心态,就留心观察自己的心态,从中学习功课。
正如前面提及的,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应该是自己。我们应该了解什么东西控制着我们。留心观察内心的感觉和情绪的波动。什么东西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呢?我们为什么喜欢某些人,而不喜欢另外一些人?我们从这些东西中可以学到什么有关自己的事?*
*这里的建议是给相对成熟、有很好的适应能力的人,不是给精神抑郁或处在生活重压下的人。对他们来说,这些操练压力太大,可能会弄巧成拙。如果你觉得这种研究过于沉重,请不要尝试。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仍有希望,有些事还是可以做的,请参看后面的“认罪”和“引导”两章。
p145
我们这样做,并非试图把自己变为业余的心理学家或社会学家,我们也不希望被过分的内省所困扰。我们只想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去研究这些事,在研究时也需要大量的恩典。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借着可称颂的圣灵,我们期望耶稣作我们永活的、时刻同在的导师。
我们最好也研究习俗和文化,以及塑造这些习俗和文化的推动力。再者,我们必须思想当今时代发生的事件——用一种敏于分辨的精神,首先注意我们的文化把什么当“大事”,把什么当“小事”。让我们审查一种文化的价值——不是人们认为的价值,而是它实在的价值。
让我们学习问问题。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社会之好处和坏处在哪里?快餐店的兴起,对一家人共进晚餐的习惯有何影响?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会发觉极难腾出时间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西方的个人主义是有利的呢,还是破坏性的呢?我们的文化有什么是与福音相协调的,又有什么是与福音相抵触的?当代基督徒的先知式的洞见之一,就是能够觉察到我们所处的文化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并对它们作出准确而有价值的判断。
研究产生喜乐。在开始的时候,像任何生手一样,我们会发觉它十分难做。不过,越熟练,喜乐也越大。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说:“任何研究,只需稍予应用,都能使我们欢喜快乐。”研究值得我们以最严肃的态度对待。
p146
大脑通常都专注于它所收到的指令,不论那指令是什么。有一次,一位朋友把俄利根州的一座海边小屋借给我们。那是一个隐蔽的地方,附近可见的建筑物只有遥远的半岛上的一座老灯塔,而仅有的访客乃是海鸥。小屋里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有一台收音机,但坏了。此外还有一台唱片机和两张唱碟,一张是“Oklahoma!”,另一张“Johnny Appleseed”。我心想,多么好,一张唱碟适合小孩子听,另一张则适合大人听。在一个星期内,我们把那两张唱碟播听了大概五十次。以后几个月,我发觉自己无论在淋浴时,在开会时,在礼拜堂,都不自禁地低唱或轻哼这两首歌。甚至在梦中我都唱这两首歌。事情很简单: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头脑功能接受了音乐的指令。
这就是为什么人的思想受污染的问题那么严重。说到思想污染,我不是只想到差书籍和差电影,也包括平庸的书籍和电影。要知道,我们的水平要么蒸蒸日上,要么江河日下。这是一种慢性危害,也导致了今天的基督教文学中有那么多低劣的作品。现代世界一项可悲的事实是,在大体上,许多女性沉迷于爱情小说,男性则干脆不读书,所读的其中一些作品的素质之差,甚至很难说是文学。我们实在需要提高自己的眼光。
p147
你曾否思想过,为什么今天的人不阅读呢?当然不是因为缺少时间。在1981年,美国有七万五千人次在玩电子游戏(根据1982年1月18日《时代周刊》的报导)。只有神晓得,还有多少万(或百万)人被电视所迷。虽然我还没有加入痴迷于电子游戏的行列(我的自我意识太强),但仍旧时不时看看电视节目。不过,成为电视的奴隶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个星期,我儿子的五年级教师对他班上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在这个周末,班里的多数同学看电视超过十五小时,阅读不足一小时。除了我儿子约珥以外,只有另一位学生看电视不足两小时,阅读用了大约七小时。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并且认真看待属灵操练中的研究操练,我在此提出一套有规律的阅读方法。我在大学授课时,通常每一科都要求学生读七八本书。起初学生觉得好像被送上了断头台,可是当学期结束时,他们的心情都很愉快,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让“吃豆人”(Pac Man)和“赛车公爵” (The Dukes of Hazzard)显得无聊而乏味。
我们的孩子每晚被要求读书。两个男孩在晚上八点都回到自己的房间(请注意,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拒绝参加教会多数的晚上聚会以及娱乐活动,虽然我们偶然也有例外。我们同意十岁的约珥阅读一小时,七岁的拿单阅读十五分钟。我们只稍微加以鼓励,他们已读过相当多的文学作品。约珥现在正贪婪地读《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我们也会一起大声读。最近,拿单想看《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虽然约珥已读过好几次,但我们还是在晚餐以后坐在一起,分享故事中那些角色的美妙冒险故事,下一次我们打算阅读《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p148
研究当然是一种比阅读更广的操练,有许多人虽然阅读,但并不研究。不过,阅读是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元素,不应该让它丧失。我确信,当你下功夫研究时,你会发现神正等待着你。
星期日:研究的呼召(箴1:1-9,23:12、23)
星期一:真理之源(雅1:5;来4:11-13;提后3:16-17)
星期二:研究什么(腓4:8-9;西3:1-17)
星期三:研究的价值(路10:38-42)
星期四:主动的研究(拉7:10;雅1:19-25)
星期五:宣教事业上的研究(徒17:1-3,10-12, 19: 8-10)
星期六:非语言之书的研究(箴24:30-34)
为什么较充分地研究会达成属灵操练的目的,就是个人的改变?(即是说,它的哪些方面是其他操练代替不了的?)
什么叫做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问题的答案,基督徒通常不晓得。)
你有过研究非语言的“书”的经验吗?
4.我所提出的四种研究步骤是:重复、专注、领悟和思考。你认为在这四项中哪一项最重要?意思是,哪一项最能达致改变一个人的目标?
除了圣经以外,哪本书对你的生命影响最深?为什么?6.我曾说:“在研究时,我们不是追求某种狂热的属灵经验;事实上,狂热的境界可能成为一种拦阻。”它怎能成为一种拦阻?
列出下星期你能做的三件事,叫你能够依循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花十分钟研究一棵植物或一棵树,把你从这经验中所学得的记录下来。
研究为什么会产生喜乐?
10.买一本严肃的、有关属灵生命的书,下星期阅读。
·Adler, Mortimer J. How to Read a Book. New York: Simon andSchuster, 1958.
本书能衡量我们阅读水准,想要正确读书的人的必读书籍。(中文版:艾德勒、范多伦著,《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编注)
·Blamires, Harry, The Christian Mind. Ann Arbor, Mich.: Servant Books,1963.
本书细致地分析了当今世界文化的各种预设,呼吁人们认识一种更纯粹的基督教世界观,作者是C.S.路易斯的门生。
·MacDonald, Gordon. Ordering Your Private World. Crowborough: Highland Books, 1987.
本书用实际的方法解释内在的生命,帮助我们重新评估自已疯狂的生活态度,并消除我们心灵的混乱,带来秩序及平安。(中文版:麦哥登著,《心意更新:如何调整内心生活》,吴李金丽译,香港:福音证主协会,1988年。——编注)
(下略5本书)
傅士德(1942-),美国著名作家,乔治·福克斯大学学士,富勒神学院教牧学博士和霍顿学院荣誉博士;曾任信友大学(Friends University)教授,创办并担任Renovaré机构主席达十七年;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属灵传统礼赞》《简朴生活真谛》和《偶像的挑战》等。
本书是关于生命操练的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操练模式,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问题以及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功底,使之成为当代杰出的生命转化导师。生命的洗练。
中文简体版编者说明/1
自序/5
导论:引入美好的生活 /17
1 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31
第一部分 内在的操练/53
2 默想的操练 /55
3 祷告的操练 /83
4 禁食的操练 /105
5 研究的操练 /129
第二部分 外在的操练/153
6 简朴的操练 /155
7 独处的操练 /183
8 顺服的操练 /205
9 服事的操练 /229
第三部分 团契的操练 /253
10 认罪的操练 /255
11 敬拜的操练 /277
12 引导的操练 /303
13庆祝的操练 /325
注/344
现代灵修作品推荐 /358
致谢 /366
庆祝本书出版二十五周年!/371
正文经文索引/380
正文主题索引/3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