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美]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著 周天和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20-07。
•正文约11500字; •编录:杨原平
祷告把我们投放到属灵生命的前沿。在所有属灵操练中,祷告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引导我们进入与父无间断的交通中。默想把我们领进内在生命,禁食是伴随其中的一种方法,研究能更新我们的思想,然而祷告本身会带我们进入灵性最深和最高的工作里面。真正的祷告具有创造生命和改变生命的力量。(p83)
每当我们的心意与神的旨意和道路相抵触时,我们必须乐意放弃自己的心意。(p88)
我们若了解祷告的工作包含一种学习的过程,便不致于傲慢地把祷告看作虚假的和不真实的。(p89)
当我们为所爱的人祷告的时候,不要把他们当作物件,而是当作活生生的人。如果对别人有神所赐的同情和关怀,我们祷告的时候,信心会增长和加强。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爱人,就巴不得能给他们超乎我们能力之外的东西,那种愿望便会催逼我们去祷告。(p91)
让我在此加一句提醒:我们不是试着在想象中变幻出一些本来没有的东西,也不是企图操纵神,吩咐他做什么。事实完全相反。我们是祈求神指示我们该做什么。(p94)
借着你的祷告,你自己的孩子能够也应该得到改变。(p96)
我们必须学习用祷告去抵挡邪恶。在祷告中,我们与那班在空中管辖幽暗世界的、执政的、掌权的争战。我们需要在祷告中祈求保守;用基督的生命围绕我们,用基督的宝血遮盖我们,用基督的十字架保守我们。(p97)
不是除了工作以外另加祷告,乃是祷告与工作同时进行,我们在工作之前、工作期间以及工作以后都祷告。祷告与行动结合在一起。(p98)
(主说:)我是你恳求的根基。首先是我的旨意要你获得它,然后我使你立意要得到它,再后我使你恳求它,而你便恳求。那么你怎能不获得你所恳求的呢? ——诺威奇的朱利安娜
P83
祷告把我们投放到属灵生命的前沿。在所有属灵操练中,祷告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引导我们进入与父无间断的交通中。默想把我们领进内在生命,禁食是伴随其中的一种方法,研究能更新我们的思想,然而祷告本身会带我们进入灵性最深和最高的工作里面。真正的祷告具有创造生命和改变生命的力量。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写道:“祷告——暗中、热切和满有信心的祷告,是人身上所有敬虔品格的根本。”
祈祷就是改变。祷告是神用以改变我们的中心大道。如果不愿意改变,我们会放弃祷告作为我们生命的一种明显特质。我们越接近神的心,也便越发看出我们的需要,并且越发渴望效法基督。(p84)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告诉我们,我们生命的任务就是学习面对神“爱的光辉”。多少时候,我们喜欢穿着规避的外衣——防光的遮蔽物,以便躲避我们“永恒的爱人”。可是当我们祷告的时候,神便慢慢地、温柔地向我们显示我们藏匿的所在,把我们释放出来。
P84
“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 4:3)“正确地”祈求,涉及到欲望的改变。在真正的祷告中,我们依照神的心意去思想神:渴望他所渴望的事,爱他所爱的东西。于是我们一步一步地受教,从他的观点去看一切的事。
所有曾经与神同行的人都看祷告是他们生命中的主要事务。马可写道:“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可 1:35)这些话说明了耶稣的生活方式。大卫心中对神的渴慕,胜过了自我放纵的贪睡恶习:“大清早我要寻求你”(诗 63:1,根据 KJV 译本翻译)。当使徒们面临一种试探,要把他们的精力放在别的重要而且必需的事务上时,他们决心让自己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宣告说:“我有那么多的事务,以致我每天若不花三个小时去祷告,便应付不了。”他的属灵格言是:“祷告得好,研究就做得好。”约翰•卫斯理说:“神不做别的事,只垂听祷告。”他每天花两小时的时间祷告去支持这一信念。毕大卫(David Brainerd)生平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祷告。他的记事册充满了祷告、禁食和默想的记录。“我喜欢单独留在我的小屋中,在那儿我可以花很多的时间祷告”,“我抽出今天的时间,在暗中禁食和向神祷告。”
P85
对那些在信心前沿探索的人,祷告不是他们生活边缘的小习惯,而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一生贯穿始终的最严肃的工作。彭威廉为乔治•福克斯(George Fox)作见证说:“最重要的是他擅长祷告……我必须说,我曾感受到、看见过的最庄严、最活泼、最受人尊敬的姿势,乃是他祷告的姿势。”耶德逊(Adoniram Judson)每天七次放下工作,离开同伴,以便从事祷告的神圣工作。他从午夜开始,然后是凌晨;再后是上午九时、十二时、下午三时、六时、晚上九时和深夜,他都会抽时间私下祷告。印度的海德(John Hyde)使祷告成为他生命中最显著的特色,以致人们给他起一个绰号“祷告的海德”。对这些人,以及所有曾经勇敢进入这内在生命深处的人而言,呼吸就是祷告。
然而,我们中有许多人在面对这样的榜样时,心中感到的气馁过于激励。那些“信心伟人”远超乎我们的经历之外,以致我们难免感到沮丧。不过,与其为了自己明显的缺乏而自责,倒不如谨记,神时常就在我们目前的境况中与我们相遇,然后慢慢地推动我们进入更深的事物中。偶然一次去跑步的人,不能忽然参加奥林匹克的马拉松赛跑。运动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和训练,我们也当这样。当我们顺着这样的进度去练习时,一年以后,我们可以期望祷告时会有较大的权柄和属灵的成就。我们很容易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遭遇挫败,因为我们一向接受的教导是,宇宙中每一件事都已经定好了,什么事情也不会改变。(p86)我们可能对此心情黯淡,不过圣经并不这样教导。圣经里的祷告勇士在祷告的时候,都认定他们的祷告能够而且会使事情有一个客观的变化。使徒保罗快乐地宣告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意思是,我们与神同工,共同决定事情的结果。斯多亚派(Stoicism)认为宇宙是封闭的,圣经的见解却不是这样。
P86
许多人都强调对事物的现状默许忍受,认为这是“神的旨意”。这种态度实际上更接近于斯多亚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而不是耶稣基督。摩西大胆祷告,是因为他相信他能改变事情,甚至改变神的心意。事实上,圣经那么有力地强调我们的宇宙是“开放的”,甚至用了一种现代人不敢接受的、把神拟人化的方式,去描述神不断地按照他不变的爱去改变他的心意(参出 32:14;拿3:10)。
这会给我们中的许多人带来真正的解放,但同时也把非常大的责任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竟是与神同工去决定将来!如果我们祷告得对,历史上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我们竟是用祷告去改变世界。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动力,催促我们学习这种崇高的操练呢?
祷告是那么广阔和多方面的题目,以致我们会立即认识到,在一章的篇幅中,即使要稍微触及它的各方面也不可能。它包含极多的、重要的哲学问题。为何需要祷告?祷告如何生效?这意思是,一个有限的人怎能与无限的宇宙之创造主交谈?一种像祷告那样非物质的东西,怎能影响物质的世界?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p86)此外,还有许多曾在历代栽培过基督徒的祷告形式的问题。有漫无层次的祷告,有理智的祷告,有集中的祷告。此外,又有安静的祷告,交托的祷告,以及寻求指引的祷告。不胜枚举。
P87
讨论祷告的真正好书,真可说是汗牛充栋。最好的著作中有一本乃是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所写的名著《祷告的学校》(With Christ in the School of Prayer)。如果我们想要认识祷告的方法,最好多读有关这问题的好书而且深入体会。鉴于收窄范围往往反而使得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因此这一章会局限于学习如何为人祷告而获得属灵的成功。现代人那么迫切地需要我们给予帮助,因此我们最好的力量应该用在这件事上。
真正的祷告是学而知之的。门徒请求耶稣:“求主教导我们祷告。”(路11:1)他们一生都时常祷告。然而,耶稣的祷告的素质和数量促使他们看出,他们对祷告所知实在太少了。如果他们的祷告要在人生舞台上产生什么果效,那么他们必须学习其中一些东西。
了解到祷告要有学习的过程,让我感到了一种释放。我可以自由发问、试验,甚至失败,因为我知道我在学习。有好几年我为所有的事迫切祷告,然而成功率却不大。后来我看出我可能做错了,并且发现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于是我拿起福音书,把里面所有关于祷告的经文都剪了下来,贴在好几张纸上。这样一来,便可以一次读完新约有关祷告的教训,结果令我十分震惊。(p88)若不是我以前所学得的有关祷告不蒙应许的原因或理由全错了,就是耶稣的话错了。于是我决定学习祷告,好叫我的经验与耶稣的话一致,而不是设法使他的话与我贫瘠的经验相符合。
P88
也许耶稣的祷告最令人惊讶的特色是,当他为别人祷告的时候,他从来都不以“若这是你的旨意”这句话作结。众使徒和众先知为别人祷告的时候也不这样说。在他们作出信心的祷告之前,显然已经晓得什么是神的旨意。他们沉浸于圣灵所环绕的境地中,以致当他们遇见特别的情况时,便晓得应该怎样做。他们的祷告是那么积极,以致时常采取一种直接有权威的命令方式,例如:“行走” “你要得痊愈” “起来”。我看出,当为别人祷告时,显然不容有犹豫不决、试验性的和半希望的“若这是你的旨意”之祷告方式。
当然,是有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去采用“若这是你的旨意”之祷告方式的。首先,在寻求指引的祷告中,我们的心迫切渴望明白神的旨意。“什么是你的旨意?”“什么能蒙你悦纳?”“什么能在地上推进你的国度?”这类探索的祷告应该渗透我们全部的生活经验。而在交托的祷告中,每当我们的心意与神的旨意和道路相抵触时,我们必须乐意放弃自己的心意。我们的目标显然是要学习按照神的心意去思想。不过,我们有时会让自己的愿望横在神的道路中。这时我们必须跟从主的引导,他在客西马尼园祷告说:“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22:42)
P89
当我学习祷告时,我找出一些人,他们在祷告上似乎比我经历到更大的能力和更高的果效,我请他们把他们所知道的一切指教我。除此以外,我在历史的祷告能手身上寻求智慧和经验。我搜集了所能找到的有关这问题的好书,仔细阅读。我开始对研究旧约的祷告之士——摩西、以利亚、哈拿和但以理有了新的兴趣。
与此同时,我开始为别人祷告,心中期待着会有改变发生。我很高兴没有等到我已经完全,或者把一切都搞通以后才开始为别人祷告,否则我永不会开始。P.T.福赛思(P.T. Forsythe)说:“祷告对宗教来说,正如创新的研究对科学一样。” 我觉得我是在圣灵的学校中从事“创新的研究”,这让我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每一次似乎失败的经验都导致了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基督是我身边的教师,因此一步一步地,他的话在我的经验中获得证实。“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约15: 7)
我们若了解祷告的工作包含一种学习的过程,便不致于傲慢地把祷告看作虚假的和不真实的。如果我们打开电视机,竟没有什么影像出现,我们不会就此说,空气中不可能有电视信号这东西。我们会假定有些东西不对,然后找出问题并修理它。我们会检查插头、按钮、显像管,直到发现什么东西拦阻了这种借空气传达画面的神秘力量。当我们看见电视机正常工作时,便知道问题已经找出而且修好了。祷告的情形也是这样。如果祈求得蒙应允,我们便知道祷告对了,否则我们得找寻“破损”的地方(p90),也许我们祷告错了,也许我们里面有些东西需要改变,也许我们需要学习新的祷告原则,也许需要忍耐和持久力。我们聆听,作必要的适应和改正,然后再尝试。我们能够有把握地知道我们的祷告已蒙应允,正如能够知道电视机没有失效一样。
P90
学习为别人祷告,最要紧的一点是与神取得联络,好叫他的生命和能力能够借着我们传给他人。我们时常假定自己已经与神保持联络,然而事实上没有联络。比方,当你阅读这一章的时候,很多广播电视节目穿过你的房间,可是你没有收到它们,因为你没有对准那频道。往往人们以绝大的信心祷告又祷告,然而没有什么事发生。当然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准频道。我们为别人祷告时,首先要集中心思,聆听万军之主微小的声音。把自己对准那属神的气息乃是属灵的功夫,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祷告只是徒劳无益的重复话(太 6:7)。成功的代祷所必需的第一件、第二件和第三件事,都是聆听主的声音。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这样说:“一个人祷告,最初的时候以为祷告是说话。可是他越来越安静,直到最后他认识到原来祷告是聆听。”
聆听神的声音是代求不能缺少的前奏曲。代求的工夫有时称为信心的祷告,以继续不断地祈求父的指引为先决条件。我们必须首先聆听、知道以及顺服神的旨意,然后才能祈求神的旨意进入别人的生命中。祈求指引的祷告,时常都在信心的祷告之前,也环绕着信心的祷告。
P91
既然学习为别人代祷的起点是聆听神的指引,那么在开始的时候,聪明的办法是,把你曾经为某位亲友的关节炎祷告了二十年的事搁置一边。在肉体的事上,我们时常都倾向于首先为最困难的情势祷告,例如晚期的癌症或者各种的血管硬化症等。可是,当我们聆听的时候,我们会懂得从较小的事开始乃是很重要的(如伤风感冒或者耳朵痛等)。在生命微小的角落中得到成功,会使我们在较大的事件拥有权柄。如果我们安静,我们不仅会知晓神是谁,也懂得他的权能怎样运行。
有时我们会惧怕,我们没有足够的信心为这个孩子或那一对夫妇的婚姻祷告。我们应该把这惧怕放下,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借着像芥菜种那样微小的信心都能产生大神迹。通常有勇气实实在在为一个人祷告,便是有足够信心的征兆。很多时候,我们所缺少的不是信心乃是怜悯。在祷告者和接受祷告的人之间若存在着真正的同情,事情就会不一样了。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在做事前,往往已经对人“动了慈心”。同情乃是新约中每一次的医治之明显特征。当我们为所爱的人祷告的时候,不要把他们当作物件,而是当作活生生的人。如果对别人有神所赐的同情和关怀,我们祷告的时候,信心会增长和加强。事实上,如果我们真正爱人,就巴不得能给他们超乎我们能力之外的东西,那种愿望便会催逼我们去祷告。
内心的同情是从主而来的最清晰的指示之一,表明他希望你为这件事祷告。在默想的时候,心中可能有一种意念兴起,催促你为这人或这事代求,又有某种适当的确信以及圣灵的感动。(p92)这种内在的“肯定”,便是神授权给你为人或事代求的记号。但若是与你的意念同来的是一颗畏惧的心,那么你也许应该把它放在一边。神会引导别人为它代祷。
P92
我们绝不可使祷告变得太复杂。一旦了解祷告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东西时,我们便倾向于把祷告变为十分复杂的东西。我们也很容易陷入这试探中,因为我们把祷告变得越复杂,人们也便越发要倚靠我们去学习怎样祷告。然而耶稣教导我们要像孩子来到父亲面前一样。开放、诚实和信任,乃是一个孩子与他父亲沟通的特征。神听祷告,因为祷告者是他的孩子。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亲密的感情,这感情可以同时容纳严肃和欢笑。埃克哈特(Meister Eckhart)这样说过:“如果神对灵魂微笑,灵魂又对神微笑,那么灵魂会把人性的特征带了出来。”
耶稣教导我们要为日用的口粮祷告。当一个小孩向父亲要早餐,他绝对相信父亲会给他。他无须因为担心明天没有煎饼吃,便把今天的煎饼收藏起来——就他而论,煎饼的供应是永无穷尽的。一个小孩与父亲说话,不会觉得为难或者太复杂,他会把最微小的需要带到父亲面前,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
小孩子教导我们想象的价值。与默想一样,在祷告的事上想象也是一件有力的工具。我们对于用想象去祷告可能有所保留,觉得这未免有点贬低自己的身份。小孩子则不会有这样的保留,亚维拉的德兰修女也不会这样。她说:“这是我祷告的方法:(p93)当我不能用悟性去思想时,我便设法去描画在我里面的基督……我做了许多这一类的简单的事……我相信自己在这方法上获益良多,因为我虽然不明白祷告是怎么一回事,但我已开始实行祷告。” 在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的名著《圣女贞德》(Saint Joan)一书中,贞德坚持说她听见了从神而来的声音。一班怀疑论者告诉她,这声音是从她的幻想而来的。贞德不为所动地回答说:“是的,这就是神对我说话的方式。”
P93
想象能打开信心之门。如果我们的心眼能够“看见”一个婚姻破镜重圆或者一个病人痊愈,那么要相信事情真的可以如此发生,也就不难了。小孩子很容易了解这些事,并且对于用想象去祷告的事反应极佳。有一次我应邀到一个家庭去为一位病重的女婴祷告。她四岁的哥哥也在房中。于是我告诉他,我需要他的帮助去为他的小妹妹祷告。他十分高兴,我也如此,因为我晓得小孩子往往能够作出很有果效的祷告。他爬上我旁边的椅子。我说:“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既然我们知道耶稣时常与我们同在,让我们想象他坐在我们对面的椅子上。他耐心地等待我们集中注意力在他身上。当我们看见他的时候,我们开始多思想他的慈爱,而不要老惦记着妹妹病得多么沉重。他微笑、站立,向我们这边走过来。然后让我们两人把手放在妹妹身上。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耶稣会把他的手放在我们的手上。我们会留心注视,并且想象从耶稣而来的光正照射在你的妹妹身上,使她痊愈。让我们佯作耶稣的光与病菌激战,直到它们全部被光杀死,好吗?”这个小孩子认真地点头。于是我们两人用这个稚气的方法祷告,(p94)然后感谢神,我们所祈求的都会一一实现。我不晓得确实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晓得事情如何完成,不过我晓得,第二天早上,小孩子的妹妹完全好了。
P94
让我在此加一句提醒:我们不是试着在想象中变幻出一些本来没有的东西,也不是企图操纵神,吩咐他做什么。事实完全相反。我们是祈求神指示我们该做什么。正如诺威奇的朱利安娜所说的,神是我们恳求的基地,我们全然仰赖他。我们的祷告正好像一种反射作用,把神先前在我们心中所创造的东西反射出来。那些观念,那些画面,那些话语都没有用,除非它们是从圣灵而来。而你晓得,这圣灵“亲自用说不出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6)。
在课堂中有难处的儿童,对祷告会有敏锐响应。我有一位朋友是专门教导情感不健全的儿童的,他决定开始为他们祷告。当然他只是为他们祷告,没有把祷告的事告诉那些儿童。当其中一个孩子爬到他桌子底下,作出仿佛胎儿的姿势时,我这位作教师的朋友会把孩子抱起,默默地为他祷告,祈求基督的光和生命医治这个孩子里面受伤和自我憎恨的情绪。为了避免使他难堪,这位教师会一边祷告,一边抱着这个孩子在课堂中走来走去,继续他正常的工作。过了一会,这个孩子的情绪会松弛下来,很快便回到他的座位上。有时我的朋友会问这孩子,他是否记得,当他在一次赛跑中得到第一名时,心中有什么感受。如果那孩子说:“是的,我记得”,那么他会鼓励他描述自己跑到终点时,朋友们欢呼和爱他、赞扬他的情形。这样,这个孩子便能在祷告的事工上与他合作,(p95)并且增强了对自己的接纳(人们很在意在学校中禁止公开祷告的问题,但是极少有人利用这样的机会,用这种方法为学童祷告,这岂不是有点反常吗?其实后者并无法律禁止)。到学年结束时,除了两个孩子以外,其他孩子都能回到正常的课堂中去。这是巧合吗?或许是。不过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大主教曾经注意到,当他祷告的时候,这种巧合的事更常发生。
P95
神渴望人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健全、完全以及永久的关系。你可能知道一些人婚姻陷于极深的困难中,需要你的帮助,例如丈夫与别的女人有染。你不妨考虑,在三十天中,每天一次为这对夫妇的婚姻祷告。在脑海中想象那位作丈夫的去见另外那位女人,开始觉得非常困扰和惊讶,自己竟与这个女人搞上了关系,继而发现自己开始厌恶这种罪恶的外遇思想。再想象他踏进家门,看见妻子,心中忽然涌起对妻子的热爱。想象他们一起散步,彼此重沐爱河,正如多年之前的情形一样。“看着”他们越来越多关怀交谈,彼此关心。在你的想象中,建造一道砖墙,把那位丈夫和另一个女人隔开。又为这对夫妇建造一个满有爱情和关心的家,使基督的平安充满这家。
你的牧师和敬拜聚会也需要沉浸于祷告中。保罗为信徒祷告,也请求信徒为他祷告。司布真(C.H. Spurgeon)把他的成就归功于他教会的祷告。劳巴赫(Frank Laubach)告诉他的听众:“我对你们是否为我祷告非常敏感。如果你们中有一个人没有为我祷告,我感觉得到。当你们为我祷告的时候,我感受到一种奇异的力量。(p96)当牧师讲道时,如果会众中每一个人都为他迫切祷告,一个神迹就会出现。”用你的祷告渗透你的敬拜聚会。想象神以他的同在充满圣所。
P96
我们能为性出轨祷告,确信能够产生真正的长久的改正。性好像一道河流,当它保持在正当的河床上时,乃是一种美好和奇妙的福气。一道河流如果涨过两岸,乃是一件危险的事,扭曲了的“性”也是如此。神所创造的性的河岸是什么呢?乃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一生在婚姻关系中生活。当我们为那些为性问题所困扰之人祷告,看见一道泛滥两岸的河流蒙神导回它自然的河床时,乃是一种乐事。
借着你的祷告,你自己的孩子能够也应该得到改变。白天与他们一齐祷告,晚上当他们睡了以后为他们祷告。一种愉快的方法是,进入他们的卧房,轻轻地按手在你睡了的孩子身上。想象基督的光透过你的双手,把你的孩子当天所经历的情感上的创伤以及受伤的感觉都一一加以医治。让主的平安和快乐充满你的孩子。
作为基督的一位祭司,你能够施行一种美妙的服务,就是抱起孩子们,给他们祝福。在圣经里面,作父母的把他们的孩子带到耶稣面前来,不是要他与他们玩耍或者教导他们,乃是要耶稣按手在他们头上,祝福他们(可10:13-16)。他也赐给你这种能力去做同样的事。遇到那些知道如何祝福他人的孩子们有福了!
劳巴赫在他所著的许多论祷告的书中发展出了一种绝妙的方法,(p97)即“闪光式祷告”(Flash Prayers)。他立志学习一种生活,以便能“看见任何人,便为任何人祷告!听见任何人,例如这一群孩子在讲话,那个小男孩在哭泣,也立即为他们祷告。”把坚定率直的祷告闪照在人们身上,乃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并且能够带来有趣的结果。我曾经尝试过,内心默默祈求,求主的喜乐以及他同在的感悟,在我所遇见的每一个人里面兴起。有时人们没有显出什么响应,可是别的时候,他们回头微笑,似乎有人向他们说话。在公共汽车和飞机上,我们可以幻想耶稣在中间的通道上走下来,轻拍人们的肩膀说:“我爱你。我最高兴的是饶恕你,把一切好东西赐给你。你有最优秀的素质仍未发掘,只要你说‘愿意’,我会把它打开。如果你肯让我管理你的生命,我会高兴去做。”劳巴赫建议说,如果我们中数以千计的人肯尝试对我们所遇见的每一个人发出“飕飕的祷告” (swishing prayers),并且分享我们这样做之后的结果,我们会学得许多怎样为人祷告的功课。如果我们中数以千计的人,不住地向周围靠近我们的人抛出一件件祷告的斗篷,我们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个气氛。“许多单位的祷告联合起来,好像水滴一样凝聚,就会造出一道不能抗拒的波澜。”
P97
我们必须学习用祷告去抵挡邪恶。古时的作家敦促我们,要进行属灵的争战去抵抗“世界、肉体和恶者”。我们永不可忘记,我们灵魂的仇敌,好像“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 5:8)。在祷告中,我们与那班在空中管辖幽暗世界的、执政的、掌权的争战。我们需要在祷告中祈求保守;用基督的生命围绕我们,用基督的宝血遮盖我们,用基督的十字架保守我们。
P98
我们绝不可等到想要祷告时才为别人祷告。祷告像任何其他工作一样,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令我们喜欢;可是到我们工作了一会儿以后,我们便开始觉得喜欢工作。我们可能不觉得喜欢练习钢琴,可是我们练习了一会儿以后,便觉得喜欢练习。照样,我们的祷告肌肉需要使它变得灵活,而代祷的血液循环一旦开始,我们就会喜欢祷告。
我们无须担心这种工作会使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它不花时间,但占据我们全部的时间”。不是除了工作以外另加祷告,乃是祷告与工作同时进行,我们在工作之前、工作期间以及工作以后都祷告。祷告与行动结合在一起。凯利实验了这样的生活方式:“总有一些方法,能使我们的心神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层次上。这一层里,我们可能在思想、讨论、观看、计算、应付外面各种事务的一切要求。可是在心灵深处,在景象背后的更深一层里,我们也可能在祷告、爱慕、唱歌和敬拜,轻柔地吸入神的气息。”
我们有那么多的事要学习,那么长远的路要奔跑,我们心中的渴求实在可以借用大主教泰特(Archbishop Campbell Tait)的话来表达:“我想要一个更大、更深、更真的祷告生活。”
P99
当我在各处旅行时,遇到了几种能破坏祷告的功夫的常见误解。
第一项误解是,以为祷告主要是向神求一些东西。祷告蒙应允确实美妙,但相对祈祷的主要功能来说,这只是次要的。祷告的主要功能是继续不断地与神联络交通。沉浸于基督的光辉中,享受那种状态,吟唱“他与我同行,他与我交谈”,把与神同行作为一个美好的事实来接受,在我们每天的所有时间中发现神,对此发现感到欢乐,而不是不安——这就是祷告的内涵。在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团契生活中,祷告蒙应许,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副产品而已。
第二项误解是,以为祷告时常是一种奋斗,正如我们所说的“进入祷告的负担之下”。我当然不想否认那紧张和困难的时刻,不过,我发现那不是最常见的经验。我也不想贬低我们在那位统管宇宙的主面前所感受到的敬畏、甚至惊惧,然而最常有的经验是轻松、喜乐、安慰、宁静。有时甚至会欢笑,虽然那欢笑比通常的欢笑丰富得多,也较少矫饰(也许我应该用“更神圣”)。我们会获得一种被陪伴的感受,虽然这种感受也与属人的、变化多端的友谊不太一样。也许这正是我们与神成为朋友的证据。
第三项误解是,以为我们活在一个封闭的宇宙中,一切东西都固定了。我们想:“既然一切都固定了,而神自始就知道结局,(p100)那何必还要祷告?”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许你有过挫折的经验,好像是与雇主讨论公司政策。雇主邀请你分享意见,他也似乎仔细聆听了你的意见,可是后来你发现,在你进入这个房间之前,公司早已做出了决定。许多人对祷告的认识就是这样。不过,如果使徒保罗所说“我们是与神同工的”(林前3:9)是真实的,那么我们的宇宙就是一个开放的宇宙。我们能与神同工,去决定事情的结果。这句话要用敬虔的态度说出来,但它需要说出来——我们是与神同工的创作者,共同在世上去促进他的国度。
P100
第四项误解是,以为我们的祷告需要在第一次便蒙垂听,甚至每次都蒙垂听,否则我们的信心便会崩溃。正如有一个人对我说:“如果神不垂听这次的祷告,那么一切都完了;我永不可能再相信祷告。”就是这种恐惧,使我们倾向于含糊的祷告——那样一来,就算没有什么事发生,也不要紧。假如我踏进自己的办公室,打开开关却没有灯光。我不会说:“反正我从来都不相信有电!”不,我会推测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设法找出问题:也许是灯泡坏了,或是线路出了故障。祷告也一样。我时常发现,确实是在联络上出了问题,而故障的原因是在我们这边。
第五项有关祷告的误解与下列常见的教导的有关:“只祷告一次!多过一次便表示缺乏信心。”我了解如此教导之人的用心是善意的,不过极坦白地说,这种教导与圣经的经验和教训大相径庭,特别是与耶稣教人恒切祷告的教训不合。我认为,我们必须持守祷告的工夫,(p101)主要是因为我们是渠道,神的生命之光借我们流入个人里面,或者流入某种情势里面。附带说明的是,我发觉,祷告乃是各项操练中最有帮助的一种,它帮助我们脱离“过去”这个妖怪,因为借着那些为我们祷告的手,会有一种内在的医治临到我们。
P101
我邀请你作祷告的探险,此外没有别的东西能吸引我们更亲近神的心。
P101
•星期日:祷告的模式(太6: 5-15)
•星期一:敬拜的祷告(诗103篇)
•星期二:悔改的祷告(诗51篇)
•星期三:感情的祷告(诗150篇)
•星期四:引导的祷告(太26:36—46)
•星期五:信心的祷告(雅5: 13-18)
•星期六:命令的祷告(可9:14-29)
我为什么说“祷告是改变”?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在祷告上,我们怎么去避免因着“信心伟人”的榜样压力而灰心丧志?
相信我们所住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或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对我们的祷告会造成怎样的分别?
P102
把祷告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什么如此重要?
试说明信心的祷告和引导的祷告之间的分别。
劳巴赫说:“我想学习这样一种生活,好叫我看见任何人,便为任何人祷告。”花一整天尝试这样做,并且把你从这经验中所学得的记录下来。
7.在祷告上使用想象力,你对这观念有什么看法?
今天便“注视”某些人,想象如果他们领受了加倍的基督之光,会变成怎样?借着信心,把基督之光加倍地送给他们,并且把你从这经验中所学得的东西记录下来。
当我们觉得不想祷告时,我们该怎样做?
凯利说祷告“不花时间,但占据我们全部的时间”,你对此有何体验?
•Bounds, E. M. Power through Prayer. Grand Rapids, Mich.: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9. 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召唤人们参与到祷告服事中,原本是为传道人而写的,但会震动所有敢于读它的人。(中文版:邦兹著,《祈祷出来的能力》,滕近辉译,香港:宣道出版社,1997年。——编注)
•Gardiner, Ken. Standing in the Gap. Kingsway: 1985. 这是一本有趣的、有关代祷的研究之作。
•Grou, Jean Nicholas. How to Pray. Translated by Joseph Dalby.Nashville, Tenn.: The Upper Room, 1973. 本书是十八世纪的法国耶稣会会士所著,如伊芙琳•恩德晓所说:“这是史上最佳的阐述祷告精要的著作之一。”
(下略9本书)
傅士德(1942-),美国著名作家,乔治·福克斯大学学士,富勒神学院教牧学博士和霍顿学院荣誉博士;曾任信友大学(Friends University)教授,创办并担任Renovaré机构主席达十七年;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属灵传统礼赞》《简朴生活真谛》和《偶像的挑战》等。
本书是关于生命操练的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操练模式,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问题以及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功底,使之成为当代杰出的生命转化导师。生命的洗练。
中文简体版编者说明/1
自序/5
导论:引入美好的生活 /17
1 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31
第一部分 内在的操练/53
2 默想的操练 /55
3 祷告的操练 /83
4 禁食的操练 /105
5 研究的操练 /129
第二部分 外在的操练/153
6 简朴的操练 /155
7 独处的操练 /183
8 顺服的操练 /205
9 服事的操练 /229
第三部分 团契的操练 /253
10 认罪的操练 /255
11 敬拜的操练 /277
12 引导的操练 /303
13庆祝的操练 /325
注/344
现代灵修作品推荐 /358
致谢 /366
庆祝本书出版二十五周年!/371
正文经文索引/380
正文主题索引/383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