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bglzx

【书摘】傅士德《生命的洗练》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2023-04-29-1.jpg

《生命的洗练》

《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美]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著

周天和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20-07。


·正文约6600字;

·编录:杨原平


摘要 :

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因是浅薄。事事寻求立时的满足乃是一种基本的灵性病症。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聪明能干的人,或大有恩赐的人,而是有生命深度的人。(p31)

积习之奴役

习惯上,我们认为罪乃是个人对神不顺服的行为。这虽然不错,但圣经还有进一步的说法。保罗在《罗马书》中时常把罪看作折磨人类的一种境况(罗3:9-8)。罪借着“身上的肢体”显明出来,那就是身体的积习(罗7: 5以下)。没有一种奴役能与积习的奴役相比。(p34)

属灵操练开启门户

当发觉无法借着意志力和决心去获得内在改变时,我们便开始有一种奇妙的新体认:原来内在的义乃是从神而来的礼物,要以亲近的态度去接纳。我们里面所需要的改变是神的工作,不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是内在的事工,只有神才能从里面施行他的作为。神国的义是赐下的恩典,不能靠自己达成或者赚取。(p37)

死亡之道:把操练变为律法

属灵的操练原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而设的,要把神的丰盛带进我们的生命中。然而,它们也可能转变为另一组窒息灵性的律法。被律法所捆绑的操练发出死亡的气息。(p40)

我们的世界亟需真正改变了的人。托尔斯泰有深入的观察,他说:“每个人都想改变人类,却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让我们加入这样一群人:坚信生命的内在改变,是一个值得全力追求的目标。(p42)


正文:

1 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P31

我把一生当作客旅,朝永恒前进。我本是按神的形像造的,但那形像受损了,因此需要受教,才懂得如何去默想、敬拜和思考。

——唐纳德·坷根(Donald Coggan)

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因是浅薄。事事寻求立时的满足乃是一种基本的灵性病症。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聪明能干的人,或大有恩赐的人,而是有生命深度的人。

古典的灵性生命的操练*,号召我们越过生活的表面,进入深处,邀请我们去探索属灵境界的内在洞府,催促我们要成为这个空虚世界的答案。约翰·伍尔曼劝告我们:“居留深处对你有益,因为这样你才可以感觉和了解人的心灵。”


*你可能会稀奇,为什么我将所描述的操练称为“古典的”(classical)。它们之所以称为古典的,不单因为古老(虽然各世纪以来一些真诚的人都曾加以实行),乃是因为对讲究经验的基督教而言,这些操练是中心的。所有的灵修大师都肯定这些操练之必需。

不要以为这些操练是属灵伟人的专利品,超乎我们能力范围之外;(p32)也不要以为它们属于致力于默想的人,就是把全部时间用来祷告和默想的人。事实并非如此。神的意思是,灵性生命的操练属于平凡的人,就是那些有职业的人、照料孩子的人、在厨房里洗碗和在后院割草的人。事实上,这些操练最好在人际关系中实施,就是在夫妇、友人、兄弟姐妹、邻里之间的关系中实施出来。

P32

我们也不要以为属灵的操练是枯燥乏味的苦役,目的是要在世上消灭欢笑。不,喜乐才是一切操练的主调。操练的目的是要把人从那令人窒息的自私和恐惧的奴役中释放出来。让一个人的心灵从令他消沉的事物中获得释放,实在很难说是枯燥乏味的苦役。歌唱,跳舞,甚至欢呼,都是灵性生命操练的特色。

就某种重要的意义而言,属灵的操练并不太难。*我们无需在神学上有极高的造诣才能实行这操练。新近悔改的人——在这一点上,也包括那些还未将他们的生命交托给耶稣基督的人——都当实行这样的操练。基本的条件是对神有渴慕的心。诗人写道:“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的神。”(诗42:1-2)


*另一层意义上,属灵操练又实在很难,后面会详加讨论这一层。

欢迎初学的人。我自己也是一个初学者,虽然我对本书所讨论的每一种操练都曾实行过好几年,甚至可以说,由于曾经实行这些操练好几年,我更觉得自己是一个初学者。正如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所说的:“我们都不想做初学者。可是让我们深信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一生都不能超越初学者的范围之外!”

P33

《诗篇》42:7说:“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也许在生命的隐密之处,你曾听见一种声音号召你进入更深、更完满的生命。也许你对那轻浮的经验和浅薄的教训已经厌烦了。你不时地瞥见一些前所未知的东西,你的内心渴想进入深处。

那些听见心灵深处的呼唤,并渴望探索属灵操练的世界的人,会立即面临着两种困难。第一是哲学上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物质观念已经那么普遍地渗入到每样事物,以致人们对达到物质以外之境界的能力大有怀疑。其实,许多一流科学家已经超越了这样的怀疑,晓得我们不能被困于一个时空的箱子里。可是普通人则受到流行的科学影响,殊不知这些流行的科学早已落伍了一个世代,并且对非物质世界怀有成见。

我们的心理状态实在被这种流行的科学渗透了。比方说“默想”这件事,许多人都不会把它当作人与神之间的相遇,只认它是心理上的巧妙操纵。通常人们对短时间涉足于“内心旅程”会予以容忍,但随即便要返回“实际”的世界继续他“实际”的事务。我们需要有勇气超越这个时代的成见,与我们中间一班最优秀的科学家共同肯定:除了物质世界以外,还有别的境界存在。我们要站在理智的立场,诚诚实实、甘心乐意地去研究并探索另一境界,竭尽全力,下决心去探讨,正如在别的学科上做研究时一样。

第二个难题是实践方面的:我们简直不晓得如何去探索内在的生命。这情形并非向来如此。在公元一世纪和更早的时期,并不需要教导人如何去“做”灵性生命的操练。(p34)圣经呼召人们去做这样的操练,例如禁食、默想、敬拜和庆祝,却几乎完全没有指示人该怎样去做。理由很明显,当时的人们经常做这样的操练,这些操练已成为当时的普通文化的一部分,以致“怎样去做”已成为普通的常识。比方,禁食是那么平常的一件事,以致无人需要询问,在禁食之前要吃什么,或者怎样停止禁食,或者在禁食期间怎样避免晕眩——人们早已晓得这一切。

P34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则不然。今天人们对于一切古典的属灵操练中最简单、最实际的问题都几乎毫无所知。因此任何有关这类题目的书籍都必须提供实际的指导,严格地去说明我们要如何去实行这些操练。不过,我们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懂得操练的技巧,并不意味着我们懂得操练。属灵的操练注重的是内在的灵性状况,要达到灵性生命的真实境界,内心的态度比技巧重要得多。

当我们热衷于各项属灵操练时,可能会忘记“操练”的本意。蒙神悦纳的生命不是去完成一连串的宗教责任。我们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去经历一种与神亲密联络交通的生命。这位神是“众光之父……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 17)。

积习之奴役

习惯上,我们认为罪乃是个人对神不顺服的行为。这虽然不错,但圣经还有进一步的说法。*保罗在《罗马书》中时常把罪看作折磨人类的一种境况(罗3:9-8)。罪借着“身上的肢体”显明出来,那就是身体的积习(罗7: 5以下)。没有一种奴役能与积习的奴役相比。


*罪所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希伯来文圣经中关于“罪”有八个不同词汇的表达。

P35

《以赛亚书》57:20记载说:“惟独恶人,好像翻腾的海不得平静;其中的水常涌出污秽和淤泥来。”海不必做什么特别的事,便能产生污秽和淤泥,那是它自然活动的结果。当我们在罪的情况下,情形也是如此。我们生命的自然活动便会产生污秽和淤泥。罪乃是我们生命内在结构的一部分,不用特别努力就会产生。无怪乎我们觉得被困在其中。

我们对付根深蒂固之罪的办法,一般是加以正面攻击。我们会倚靠自己的意志力和决心。无论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忿怒、怀恨、贪食、骄傲、性欲、醉酒、恐惧——我们都决心不再去做,用祷告去抵抗它,向它宣战,立志奋斗。然后一切都归于徒然,我们再次发觉自己在道德上破产。或者更糟,竟以外表上的公义而自傲,以致我们的情况简直比“粉饰的坟墓”更坏。海尼·阿诺德(Heini Arnold)在《罪思之解脱》(Freedom from Sinful Thoughts)那本杰出的小书中写道:“我们要清清楚楚地说明,我们不能借着运用自己的‘意志’去释放和净化心灵。”

在《歌罗西书》里,保罗列出了一些人们用以控制罪的外表形式:“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然后加上一句说:“这些规条使人徒有崇拜意志的智慧”(西 2:20-23,根据KJV 译本直译)。“崇拜意志”——这短语多么有力,对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又描绘得多么深刻!当我们自觉能够单靠我们的意志力胜过我们的罪的一刻,便是我们崇拜意志的时候。保罗看着我们在灵程上最艰辛的努力,称它为偶像崇拜——“崇拜意志”,这难道不是有点讽刺吗?

P36

运用意志力在对付根深蒂固的罪的积习上永不能成功。埃米特·福克斯(Emmet Fox)写道:“当你在精神上抗拒任何不良的或不受欢迎的情况时,你便赋予它更多的力量——它会使用那力量去对抗你,你也会按那抵抗力的程度,耗尽你自己的资源。”海尼·阿诺德的结论是:“只要我们以为我们能够借着自己的意志力去拯救自己,我们便只会使我们里面的邪恶越发坚强。”所有灵修生活的伟大作家都曾体验过同样的真理,从圣奥古斯丁到圣法兰西斯,从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到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从亚维拉的德兰到诺威奇的朱利安娜。

“崇拜意志”在短期内可能有成功的迹象,可是我们生命中的缺隙和裂口,那些心灵深处的情况,时常会显露出来。当耶稣说到法利赛人外表上所显示的义时,他是在描述上述的情况:“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我又告诉你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太12:34-36)凭借意志,人们能够暂时有好的表现,可是迟早在不经意中,“闲话”就会漏了出来,把内心真实的情况显露无遗。如果我们满有怜悯,它会显露出来;如果我们满有苦毒,它也会赤露无遗。

并不是说我们存心如此。我们无意大发雷霆,也无意展示那令人讨厌的倨傲。可是当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的为人便自然显露出来。(p37)虽然我们可能竭力设法掩藏这些事,可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舌头、我们的下颚、我们的双手、我们全身的“身体语言”都把自己暴露出来。意志力不能抵抗闲话和漫不经心的片刻。意志与律法一样,有同样的不足之处——它只能对付外表的东西,不足以带来所需要的内心的改变。

属灵操练开启门户

P37

当发觉无法借着意志力和决心去获得内在改变时,我们便开始有一种奇妙的新体认:原来内在的义乃是从神而来的礼物,要以亲近的态度去接纳。我们里面所需要的改变是神的工作,不是我们的工作。所需要的是内在的事工,只有神才能从里面施行他的作为。神国的义是赐下的恩典,不能靠自己达成或者赚取。

在《罗马书》里保罗花了极长的篇幅去显明那义*是神的恩典。他在那卷书信中采用这术语共三十五次,每次都强调,那种义不是、也不可能借着人的努力得到。其中最清楚的说法之一是《罗马书》5:17:“……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这教训不单在《罗马书》中,在全部圣经中都是如此表明,显然是基督教信仰的房角石。


*这包含客观的义和主观的义。在本书中,我们讨论的是主观的义之问题(或许你喜欢另一神学术语“成圣”)。不过,一件重要的事是,我们必须了解这二者都是从神而来的仁慈的礼物。事实上,圣经并未像神学家习惯的那样,把客观的义和主观的义清楚地划分出来。这纯粹是因为圣经的作者们认为,说一个人有其中一项而没有另一项,乃是十分可笑的。

一旦把握住这种令人惊异而兴奋的见识,我们立即又有陷于相反方向的错误之危险。(p38)我们会受到一种引诱,即以为自己完全不能做什么。假如一切人为的努力都会陷于道德上的破产(我们尝试过以后,晓得事情果真如此),假如义乃是从神而来的一种仁慈的恩赐(正如圣经清楚说明的),那么,理所当然的结论岂不是说,我们必须等待神来改变一切吗?奇怪的是,答案是否定的。那分析是正确的——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义是从神而来的一种恩赐——不过结论却错了。令人高兴的是,有些事我们能够做到。我们无须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或尽力工作,或袖手旁观。神已经赐给我们灵性生命的“操练”,作为接纳他的恩赐之媒介。这些“操练”容许我们把自己摆在神面前,叫他能够改变我们。

P38

使徒保罗说:“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 6:8)保罗的类推法是很有意义的。一位农夫不能叫五谷生长,他所能做的只是提供适当的条件,叫五谷得以生长。他耕耘土地,他撒下种子,他浇灌植物,然后由土地的自然力量接管,五谷便长了出来。灵性操练的方法也是如此,它们乃是在灵里撒种的工夫。这些操练乃是神把我们放进土中的方法,通过操练,叫神能够在我们里面运行,改变我们。灵性操练本身不能做什么,它只能把我们安放到一处,在那里神可以在我们身上施展他的大能。这些操练只是神恩典的媒介。我们所寻求的内在的义,不是倒在我们头上的东西。神已经规定这些灵性生命的操练,作为一种媒介,把我们安置在一处地方,好赐福给我们。

P39

从这方面看来,我们可以正当地说,这是“操练的恩典之道”。它是“恩典”,因为它是免费的;它是“操练”,因为其中有一些我们要做的事。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在《做门徒的代价》(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一书中清楚说明过:恩典是免费的,但并不廉价。神的恩典不是赚取的,也不能赚取,如果我们期望在恩典中成长,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在个人和群体的生活层面上都采取行动。属灵上的成长,就是操练的目的。

把前面所讨论过的要点,用一幅假想的图画表达出来,对我们可能会有帮助。试着想象一条又长又窄的山脊,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右边的深谷是因着人为的努力去追求义所带来的道德破产。在历史上,这个深谷被称为道德主义(moralism)的异端。左边的深谷是由于缺少人为的努力所带来的道德破产。这个深谷则被称为反律法主义的异端。在那条狭长的山脊上有一条小径,就是灵性生命的操练。这条小径引领我们到所寻求的内在改变和医治上去。我们永不可飘向左边或右边,而要保持在这条小径上。这条小径满有艰难,但也有难以言喻的喜乐。当我们在这条小径上前行的时候,神的福气会临到我们,在我们身上重建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形象。我们必须时常谨记,并非这条小径产生这种改变;它只是把我们安置在一处地方,在那儿能够产生这种改变。这就是操练的恩典之道。

在道德神学上有一种说法:“美德不难”。只有神恩慈的作为接管了我们的内心,把我们生命中的积习改变了,这话才是真的。(p40)在未曾达到这地步之前,美德很难,实在极难。我们尽力要显示可爱和满有怜悯的心,然而这好像要从外面带进一些东西来。可是从内心深处浮起了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就是一种刺痛和怀恨的心意。不过,当我们在操练的恩典之道上生活了一个时期以后,我们会发觉内在的改变。

P40

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接纳一件礼物,然而我们晓得这些改变是真的。我们晓得它们是真的,因为发觉从前极难有怜悯之心,如今轻易就有了。事实上,如今觉得困难的事是满有怨恨在心。属神的爱已经进入内心,接管我们的习惯模式。在不经意的时刻,从我们生命的内在圣所中自然地流露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 5:22-23)。无需极力设法向人隐藏内在的我,不必力求做到良善和仁慈,因为我们就是良善和仁慈的。要抑制那良善和仁慈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良善和仁慈已是我们本性的一部分。正如我们生命的自然动作曾经一度产生污秽和淤泥,如今它们结出“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莎士比亚注意到,“怜悯的特质是不出于勉强”——任何属灵的美德掌管了我们的性情以后,都不是出于勉强。

死亡之道:把操练变为律法

属灵的操练原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而设的,要把神的丰盛带进我们的生命中。然而,它们也可能转变为另一组窒息灵性的律法。被律法所捆绑的操练发出死亡的气息。

耶稣教导说,我们必须超越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太5:20)。(p41)然而我们必须看出,他们的义并非等闲之事。他们决心要顺从神的旨意而行,那种专心致志的态度是我们中许多人所不及的。不过,他们的义一直都有一个核心,就是外在主义(externalism)。他们的义在乎控制外在的事物,通常包含对他人的操纵。我们的义超越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到哪一种程度,可从我们的生命彰显神在我们心中所做的内在工夫到哪一种地步看出来。确实,它会有外在的果效,但那工夫是内在的。当我们热心于属灵的操练时,很容易把这些操练变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外在的义。

P41

当操练贬抑为律法时,它们会用以操纵和控制人。我们会运用一些清楚的命令去约束别人。属灵操练的结果如此变质是因为骄傲与恐惧。骄傲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属于好人之列,恐惧是因为控制他人的力量带来一种担忧,诚恐失去控制,并且担心被别人控制。

如果我们在这趟属灵的旅程中要有进步,使操练不成为诅咒,而成为祝福,那么我们的生命必须到达一个地步,在那儿我们要把总想控制别人的永恒重担放下。比起其他任何一件事,控制别人的欲望更能引导我们把属灵的操练变为律法。我们一旦制定了一条律法,便制造了一种“外在主义”,我们便会用来衡量别人,看看谁符合那条律法的标准,谁又不合标准。没有律法,这些操练基本上是一种内在的工夫,是不能加以控制的。当我们真诚地相信内在的改变不是出于自己,而是神的作为时,我们便能放下迫切想要改正他人的热心。

P42

我们必须谨防,自己是多么容易急忙抓住这个字句或那个字句,把它变为一条律法。一旦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便难免要承受耶稣对法利赛人的严厉责备:“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太23:4)在这些事上,我们需要把使徒保罗的话牢记在心:“我们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灵去处理。律法的字句导致灵魂的死亡;惟独神的灵才能赐生命给灵魂。”(林后 3:6,根据 Phillps译本直译)

当我们进入属灵操练的内在世界时,常有把它们变为律法的危险。不过神没有把我们留在自己人为的计谋中。耶稣基督已经应许要作我们时刻的教师和向导。他的声音不难听到,他的指示不难了解。如果我们开始把那应该时常保持活跃和长进的东西硬化,他会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信任他的教训。如果我们偏向一些错误的观念,或者无益的行动,他会引导我们回头。如果我们愿意聆听这位属天的监督,便会得到所需要的指示。

我们的世界亟需真正改变了的人。托尔斯泰有深入的观察,他说:“每个人都想改变人类,却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让我们加入这样一群人:坚信生命的内在改变,是一个值得全力追求的目标。


进深研究

当你开始研究本书所提的各项操练时,会遇到几个陷阱,事先的警告可能会帮助你规避。我只简单列举七个陷阱——当然还有许多!

P43

第一个陷阱是,企图把各项操练变为律法。律法主义窒息心灵,使人不能与神同行。僵化的人不是有训练、有规律的人。僵化是一个最可靠的征兆,表明操练已经衰颓。一个有训练、有规律的人,当一件事必须做成时,他能够去完成。一个有训练、有规律的人能够审时度势地生活。一个有训练、有规律的人好像漂浮的气球,能够随着神圣恩典的运转而移动。我们要常常谨记,各项操练都是对生命的深入感悟,而不是为了控制生命而定的戒律。

第二个陷阱是,不了解各项操练的社会含义。这些操练不是为一班虔诚人所定的一套敬虔的训练法则,而是号角,号召人在一个被罪恶败坏的世界过顺服的生活,在一个被战争困扰的世界行出和平,在一个被不平等所折磨的世界呼召公义,在一个忘记了邻舍的世界与贫苦和被剥削了应有权利之人站在一起。

第三个陷阱是,把各项操练本身看作具有良善价值的东西。其实各项操练本身并无道德价值,它们不持有公义,也不包含正直。法利赛人就是看不出这点重要的真理。这些操练把我们放在神面前,它们本身不会使我们在神眼中有何精致的优点。

第四个类似的陷阱是,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各项操练上,而不是集中在基督身上。各项操练的目的是要体现更大的点和追求的目标。良善;那更大的良善就是基督本身。他才是我们始终关注的焦

P44

第五个陷阱是,倾向于把某种操练孤立起来,高举它过于其他操练,甚至忽视其他的操练。其实各项操练有如圣灵的果子——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实体。比方说,我们有时被禁食吸引,以致竟以为这种操练包含着整幅图画。这样一来,我们就把一棵树当作了整座森林。我们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去防止这样的危险。属灵生命的操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条单一的途径。

第六个陷阱是,认为这本书中提及的十二种操练,已把神施恩的媒介或方法说尽了。我没有一张包罗无遗的基督徒操练清单,而据我所知,也没有这样一张名单存在,因为有谁能局限神的灵呢?这本书只不过是尝试把圣经作者以及教会历史中历代圣徒提及的灵修行动编在一起,这些灵修方法都是实验得来的重要法则。然而,基督要比任何描述他与他子民沟通的方法大得多。他不能被任何系统所局限,不管那系统是多么美善。

第七个陷阱是最危险的,那就是只研究这些操练而不加以体验。只抽象地讨论这些操练,为它们的性质和合理性争辩不休,这些我们能够相当安全地做到。反倒是踏出这范围,进入体验中,会对我们为人的本质有所威胁。不过,并没有其他办法,我们必须以祷告的心态,慢慢地——也许是满怀着恐惧和疑问——进入到这种圣灵里的冒险生活。

P45

读经日程

·星期日:渴望进深(诗42篇)

·星期一:受制于根深蒂固的积习(诗51篇)

·星期二:受制于根深蒂固的积习(罗7: 13-25)

·星期三:外表公义的破产(腓3:1-16)

·星期四:身体各部分所犯的罪(箴6:16-19)

·星期五:身体各部分所犯的罪(罗6:5-14)

·星期六:属灵操练的胜利(弗6:10-20)

研讨题目

  1. 我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因是浅薄。”如果你也倾向于这个说法,请在我们的文化中列举几个现象,去阐明这事实。如果你倾向于不同意,也请你在我们的社会中列举几个现象,去阐明你的观念。我们的时代是否有某些影响力,会使如今的基督徒比其他世纪的基督徒更流于浅薄呢?

  2. 我把本书所讨论的各项操练称为“古典的”灵性生命的操练。我这样说有什么理由呢?你可以评判我的论证——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

  3. 属灵操练的目的是什么?

  4. 踏上这段旅程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什么?有什么东西会拦阻你达致这要求吗?

P46

  1. 仔细思想海尼·阿诺德的这句话:“我们要清清楚楚地说明,我们不能倚靠运用‘意志’去释放和净化我们的心。”按你自己的经验,这说法对吗?

  2. 我指出,那些想探索属灵操练的世界之人面对双重困难。什么是“实践上的困难”?在你自己的生活中能否看出这困难?什么是“哲学上的困难”?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怎能看出这困难?

  3. 我所提到的“操练的恩典”是什么意思?“廉价的恩典”这个概念的含义为何?你对这两类恩典,哪一类更熟悉?

  4. 假如你走在我所说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的那条又长又窄的山脊小径上,你最常会掉在哪一边的深谷中?你是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出这一点的?

  5. 读这本书时,试想,关于这本书,你觉得最危险的东西是什么?(意即,什么东西会引人离开神而不是归向神?)

  6. 这一章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是你不同意的吗?有什么是你不能认同的吗?有什么是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吗?

推荐阅读

关于属灵操练有极丰富的文献,下面列举的只代表有关灵性生活一般性的、最好的著作中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极其美好的背景架构,使我们可以从其中去研究基督徒的操练:

P47

Arnold, Heini. Freedom from Sinful Thoughts. New York:Plough Publishing House, 1973.

这是一本在内在省思上极富创见的小书,作者是胡特弟兄会(Hutterian Society of Brothers)的一位领袖。

Bonhoeffer, Dietrich. The Cost of Discipleship. New York: TheMacMillan Company, 1963.

“廉价的恩典”(cheap grace)这个词就是从这本书而来,它有力地号召我们要付上更高的代价去追随基督。(中文版:朋霍费尔著,《做门徒的代价》,隗仁莲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年。—编注

(下略21本书)

2023-04-29-3.jpg

作者简介

傅士德(1942-),美国著名作家,乔治·福克斯大学学士,富勒神学院教牧学博士和霍顿学院荣誉博士;曾任信友大学(Friends University)教授,创办并担任Renovaré机构主席达十七年;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属灵传统礼赞》《简朴生活真谛》和《偶像的挑战》等。

书籍简介

本书是关于生命操练的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操练模式,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问题以及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功底,使之成为当代杰出的生命转化导师。生命的洗练。


目录

中文简体版编者说明/1

自序/5

导论:引入美好的生活 /17

1 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31

第一部分 内在的操练/53

2 默想的操练 /55

3 祷告的操练 /83

4 禁食的操练 /105

5 研究的操练 /129

第二部分 外在的操练/153

6 简朴的操练 /155

7 独处的操练 /183

8 顺服的操练 /205

9 服事的操练 /229

第三部分 团契的操练 /253

10 认罪的操练 /255

11 敬拜的操练 /277

12 引导的操练 /303

13庆祝的操练 /325

注/344

现代灵修作品推荐 /358

致谢 /366

庆祝本书出版二十五周年!/371

正文经文索引/380

正文主题索引/383

2023-04-29-2.jpg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 (罗马书 7:18-19 和合本)

For I know that good itself does not dwell in me, that is, in my sinful nature.For I have the desire to do what is good, but I cannot carry it out. For I do not do the good I want to do, but the evil I do not want to do—this I keep on doing. (Romans 7:18-19 NIV)

IN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