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美]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著
周天和 译
上海三联书店;2020-07。
·正文约4200字;
·编录:杨原平
摘要
现代世界里,“美好生活”常被定义为拥有权力、财富、地位以及不受任何人限制的自由。对于何谓丰富的人生,今天的人面对着两套完全对立的教导系统。一套根植于我们身边的文化,另一套根植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那里。两者都声称能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两者中只能有一者是真的。(p17)
正文
推崇操练是一回事,甘心操练是另一回事。
——《堂吉诃德》
P17
若想让自己真心实意地进入属灵操练,我们就必须认定,它引我们进入的是一份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相信这些操练给我们的,不是苦闷而是喜乐,不是奴役而是释放,不是束缚而是自由。
*我的朋友南加州大学的哲学教授魏乐德博士,最先帮助我看到属灵操练和美好生活的经典讨论之间的关联,他的教导和生活让我看到是什么让生命变得丰盛,我对此十分感谢。
在美好生活的定义上,今天的社会文化带来许多误解。如今所流行的对丰盛或富足的认识,让人越来越难相信神是美善的且要用他的美善充满我们的生活。现代世界里,“美好生活”常被定义为拥有权力、财富、地位以及不受任何人限制的自由。对于何谓丰富的人生,今天的人面对着两套完全对立的教导系统。一套根植于我们身边的文化,另一套根植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那里。两者都声称能让我们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两者中只能有一者是真的。
P18
只有发觉这些古典的属灵操练,确实能给我们带来神国度里的丰盛生活,我们才会真心把它们当作好东西。也只有真实地认识到,神及其国度里的生活是美好的,能给我们带来最终的满足,我们才会真心放弃人类发明的“美好生活”。
在圣经里,我们看到神渴望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这丰满至少与三样东西相关,它们是供给(provision)、身份(place)和性格(personality)。人类生活的美好,有赖于这三样东西在我们的生命中适当地组合在一起。
供给
供给是一个人活着的必需品。神计划让我们拥有足够的东西去照顾自己。人类社会的一种苦难就是缺乏供给,在第三世界有许多人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基督教是世界宗教中最唯物的一个,它把物质看得如此重要,因为那是神美好的创造,是为了让我们享受而有的。
旧约圣经有一连串的供给方面的应许。“耶和华你神在你一切的土产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事上要赐福与你,你就非常地欢乐。”(申16:15)注意这里所提到的“欢乐”,正是基于神丰富的供给。新约圣经继续表达了同样的观念,即神会照顾那些信靠他的人。耶稣说得极其明白,那些寻求神的国和义的人,会得到一个快乐人生所必需的供给。我们会比野地里的百合花得到更适当的照料。
P19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觉察到,人们能把关于供给的教导扭曲成他们自己的理论。它可以被曲解为一种追求个人平安和财富的信条,粗糙地表达成“信耶稣,以致富”,有时也会变为更加难以识别、也具相同毁灭性的形式。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些谋取恩典的手段是行得通的。它们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钱。若我们的目标是神国度里的丰盛生活——那个不受贪婪所辖制的圣洁生活——这些手段则无用到了可悲的程度。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供给是一种有限的美好,供给不等于生活,一旦我们把供给当作生活,我们即刻把生活偶像化,并丧失了满足的属灵恩赐。我们永远不可以抹煞供给的美好,但也要始终记得,它是一种有限的美好。
在供给的观念里,我需要提到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关于时间上的适度供给。过着碎片化生活的人,将无力感到充实和丰富,因为我们都需要适度的时间去反思、默想、休息和交流。让我们过得不充实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源在于活得不够简单,没有活在基督教的简朴的恩赐之中。你会看到,属灵操练里面的默想、独处和简朴,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供给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联。
身份
身份是美好生活的第二个基本元素。它体现在被双方理解和接纳的关系之中,从这些关系的定位中,我们才有了“身份”。当我说身份必须“被双方理解”,我是指关系里的人需要对彼此的身份形成共识;当我用“接纳”一词,我是指身份应当被视为一个好东西(尽管它在今天常被当作坏东西)。
P20
显然,身份的社会功能意义大于它的地理意义。当我们说难民是“丧失家园的人”(displaced persons ),我们不只是指他们被迫背井离乡,更多是指他们在原有社群中的“根”被破坏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身份定位也因此损坏了。
圣经大量地谈到了有关身份的事。在旧约圣经的社会里,老人、寡妇和孤儿都有自己的身份。但在今天的主流社会里,这些人没有真正的身份(在今天的教会里,离婚的人很艰难地寻找着身份,独身之苦已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痛苦)。
新约圣经将教会描绘为各种身份的组合。当使徒保罗谈到属灵恩赐时,他将不同的信徒描绘成基督身体的不同部位。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教师,以及一切的属灵恩赐,都有各自的身份和功能。新约书信对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主人与仆人进行了大量的敏锐而合理的描述。在我们的时代,很多人严重误读了这些指导,把它们用作控制和操纵他人的工具。另外一些人则对身份的刻板模式充满了恐惧,因而抗拒一切关于身份的观念。这两类人都没能理解圣经的教导,结局都不快乐。
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身份的人生绝对不是丰盛的人生。这一观点在今天非常受挫,对那些因自己的身份而受到压迫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我们需要拒绝那些压迫人的身份,但我们不能没有身份。只要我们还是人,还是有限的存在,我们就必须拥有身份、角色和功能。
P21
你很快会发现,在属灵操练里面的顺服、服事和引导,都与身份有着直接的关系。
性格
丰盛人生所需的第三个元素叫做性格。性格内置于我们,让我们以某种固定的方式或根深蒂固的习惯去表现自己。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因我们都有自己总也胜不过的习惯。正因如此,救赎在我们身上的工作,也主要表现在我们生活习惯的转变上。如果我们要体验美好的人生,就需要培养出一些深厚的习惯。反过来,我们也需要从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惯中得到解脱。受控于习惯是我们奴性的表现所在,而我们的自由也将在此被发现。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的是能力,让神的能力进入生活去转化习惯的套路。
耶稣曾对使徒彼得的问题做出了如下诊断:“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他的话生动地描绘了我们许多人的处境——我们虽想做正确的事,却无能为力。然而耶稣无意让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于彼得身上,他也不打算让我们如此。圣经教导了我们,如何在当下的生活里让身体与心灵相互协调,去顺从神之道。
不过,这不是那种我们随便走上几步就能到达的幸福彼岸。它需要我们自愿地接受并主动地在生活中活出我们的选择,使我们被置于神手中,以便他给我们带来所需要的转变。本书最大的任务,就是把这一过程描述出来,并指出人的性格是如何被圣灵的能力所转化的,它乃是成圣的实践指南。
律法与仪式的失败
P22
我们都察觉到,自己的生命中缺乏对神良善的引导的认识。在狂热而仓促地迈向舒适生活的途中,我们拜倒在物质主义的金牛犊脚前。想要驱除消费主义的魔鬼时,我们又矫枉过正,没有顾忌到家庭生活的宜居性和子女上大学的权利。或者,当我们决意认识自己,却在过程中发展出了自以为是的心理习惯,演变为露骨的自负。又或者,当我们刚刚告别暴饮暴食的恶习,却发觉易怒的毛病开始浮上水面。当我们终于成功地把一切掌握在可控范围里,深深内化的骄傲又开始遍布我们全身。
人性中爬满了罪恶,这一点对所有人来说都无比真实。它唯一的用途就是清楚地显示出,我们在进入神国度的美好生活上是多么无能。
从一开始,人类就致力于从这种悲催的窘境中解救自己,我们都把律法和仪式作为解决困境的普遍手段。我们或是建立一系列的律法,希望它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形,或是建立一套宗教仪式。高教会(high church)注重仪式,低教会(low church)注重律法,究竟用律法还是用仪式,其实无关紧要,两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论是律法还是仪式,在转变人性上都毫无用途,如耶稣所说,它完成的是一些漂亮的表面功夫,即“粉饰的坟墓”(太23:27)。为了完成律法和仪式的要求,需要大量用到意志力。只是这种努力注定会失败。保罗·杜尼耶(Paul Tournier)写道:“倚赖自己的意志或良好的决心,特别是用来对抗本能的冲动和复杂而强大的宿命心理,从来就是自寻败路。它所制造的长久的内在冲突,将会毁掉一个人的力量,而不是坚固这个人。”
P23
意志有其位置,只是不在于转化内在人格。意志的功用在于决定将我们的生活交付神手中,让他能够在我们里面工作,就像属灵先辈所说的那样:“我已经决定,要跟随耶稣。”这个决定是持续的,正如跟随耶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样。意志是属灵操练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我们成为义,从不是因着意志的努力。义是神所赐的礼物,随着我们将自己置于神手中而来。
属灵操练的功能至此已经清晰。它们是接受神的恩典的工具。神所愿的,乃是赐给我们一种生活,在其中,我们的生活所需得到照料,个人身份得到厘清,内在生命得到完整和统一。为此,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生活,死去,又复活,成为我们永活的先知、祭司和君王。基督里的救恩,并不仅仅是罪得赦免和死后上天堂,而是破除罪的权势,让我们现在就得以活在全新的生命里。
神国度里的美好生活闯入我们的心,是单单凭借他的恩典。我们不只被救恩所救,更要靠它而活,只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都在这一出神圣的剧集中有一个角色(如果我们想要摆脱古代的反律法主义 [antinomianism]的异端思想,这一点至关重要)。说得清楚一点,我们只是一场盛大表演中的一个虽然小、却很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工作——我们全部的工作——就是让自己置身于基督之道,邀请他在我们的生活里作工,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生活。(p24)属灵的操练,不过是在尝试描述出如何去完成这份工作。它们是对蒙恩之道的概述,就是我们置身于神手中之后所领受的那恩典。操练只能领我们到这一步,无法给我们更多。在此之后,没有任何人能够再进半步。变化乃是神的作为,当它来临,我们只需欢喜赞叹:“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
图片
作者简介
傅士德(1942-),美国著名作家,乔治·福克斯大学学士,富勒神学院教牧学博士和霍顿学院荣誉博士;曾任信友大学(Friends University)教授,创办并担任Renovaré机构主席达十七年;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属灵传统礼赞》《简朴生活真谛》和《偶像的挑战》等。
书籍简介
本书是关于生命操练的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操练模式,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问题以及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功底,使之成为当代杰出的生命转化导师。生命的洗练。
目录
中文简体版编者说明/1
自序/5
导论:引入美好的生活 /17
1 属灵操练:释放之门 /31
第一部分 内在的操练/53
2 默想的操练 /55
3 祷告的操练 /83
4 禁食的操练 /105
5 研究的操练 /129
第二部分 外在的操练/153
6 简朴的操练 /155
7 独处的操练 /183
8 顺服的操练 /205
9 服事的操练 /229
第三部分 团契的操练 /253
10 认罪的操练 /255
11 敬拜的操练 /277
12 引导的操练 /303
13庆祝的操练 /325
注/344
现代灵修作品推荐 /358
致谢 /366
庆祝本书出版二十五周年!/371
正文经文索引/380
正文主题索引/383
读经日程
现代思想家所谈的“美好生活”,被圣经作者称为“敬虔生活”。我们对此的认识,可以通过研习圣经上的那些行走于神的喜乐之中的人物而得到无限的提升。
·星期日:耶稣基督:美好生活的至善(Summum bonum)
(全四卷福音书,从《马可福音》开始)
·星期一:亚伯拉罕的榜样(创12—25章)
·星期二:以利亚的榜样(王上17-19章;王下1-2章)
·星期三:大卫的榜样(撒上 16—27 章;撒下 1—12 章,22:1—23: 7)
·星期四:但以理的榜样(但1-12章)
·星期五:彼得的榜样(福音书;徒1—5 章,10—11章;也可以看彼得的书信)
·星期六:保罗的榜样(徒9章,11-28章;也可以看保罗的书信)
推荐阅读
没有什么比阅读历代圣徒的生平,更能让人直观地了解美好人生,并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我们自己灵程的意义。他们能振奋我们的心灵,帮我们摆脱时代的误导,给我们榜样去效仿:
·Anderson, Courtney. To the Golden Shore: The Life ofAdoniram Judson. Grand Rapids, Mich. Zondervan PublishingCo., 1977.
这是一部动人的故事,讲述了耶德逊如何付出巨大的代价,让福音深种于缅甸的过程。
·Brainerd, David. The Life and Diary of David Brainerd. Editedby Jonathan Edwards. Chicago: Moody Press, 1980.
在这本优秀的著作里,约拿单·爱德华兹重构了那位在北美印第安人中拓荒的敬虔宣教先锋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中文版:爱德华兹编著,《毕大卫传》,冬霞译,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编注)
·Brother Ugolino de Monte Sants. The Little Flowers of St.Francis. Translated by Raphael Brown. Garden City, N.Y.:Image Books, 1958.
法兰西斯的早年故事,能让你愉悦、吃惊,并大受挑战。(中文版:乌戈里尼著,《灵花:圣法兰西斯的故事》,张伯怀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载于《中世纪灵修文学选集》第二部分。——编注)
(下略···)
===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
Follow the way of love and eagerly desire gifts of the Spirit, especially prophecy. (1 Corinthians 14:1 NIV)
你们要追求爱,也要热切地渴慕属灵的恩赐,特别是先知讲道的恩赐。 (哥林多前书 14:1 新译本)
IN CHRIST